广东大笼糍:龙江镇路溪村民的别样“年味”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图片附件随着春节临近,龙江镇路溪村民就开始忙碌起来了,除了日常的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外,他们还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别样“年味”——制作大笼糍。 *月*日,龙江镇路溪社区沈村村村民陈年英和她的女儿罗桂芳起了个大早,摘芭蕉叶、洗笼、泡米、打粉......开始准备制作大笼糍。陈年英告诉记者,制作大笼糍并不复杂,只是耗时较久,需要六七天时间才能完成。 大笼糍非遗传承人陈年英:先把糯米放到水里浸泡,浸泡个两三天就可以拿出来了,然后把它洗净晒干,就拿去打粉。打完粉以后就加一点碱水或者碱砂一起揉搓。 采用“搓、抽、拉、拍”的手法把糯米粉与碱水充分融合,把揉搓好的糯米粉浆缓慢倒入铺满蕉叶的笼糍中,再用柴火慢蒸*-*个小时。这样,一盆黄澄澄的油光闪亮的大笼糍便基本成型了。一揭锅盖,碱香、糯米香、芭蕉叶香瞬间充盈了整个屋子,令人垂涎欲滴。再等待个三四天,让大笼糍自然风干,便可以享用这份美味了。 大笼糍是年糕的一种,流传于龙江镇的客家地区,是龙江镇当地村民春节期间用于祭祀或送礼的传统食品。****年*月,大笼糍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每年春节前夕,龙江镇当地村民都会亲手制作大笼糍,在他们看来,没有大笼糍的新年是不完整的。 大笼糍非遗传承人陈年英:每年都会做大笼糍,这是我们客家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风俗,不做大笼糍的话就不像过年了。 一块大笼糍,品尝的不仅是美味,还是家与“乡愁”的味道,是他们的专属“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