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深化改革:寿山乡“小故事”赋能“大振兴”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乡村文脉涵养乡村文化,文化内涵塑造乡村形象。近年来,寿山乡深入挖掘“茶盐古道”文化内涵,通过源源不断的乡村故事,推动寿山实现从“网红”乡村向“长红”乡村的转变。一袋“盐”,联动山海、赓续乡音。“茶盐古道”是古时山海交流协作的纽带,挑夫们装一挑农副产品踏上茶盐古道,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到沿海地区换取海产品,年复一年,挑夫与行人共同谱写了山海交响乐章,他们用汗水浇灌出文明交流之花。寿山作为茶盐古道的重要驿站,这里曾经商业繁荣,深入挖掘寿山“茶盐古道”文化,建设寿山村“盐文化”主题馆,持续讲好宁德的“盐”故事,传播“盐”文化;常态化开展寿山“福禄寿喜之旅”赶集活动,充分挖掘寿山“福寿”文化,提升村民、游客对“福寿”文化的体验感。通过打造“茶盐古道·康养寿山”为特色文化IP,承接团建党建活动、中小学生研学等活动等,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的动力、活力与效力。一粒“谷”,保障安全、美化乡土。粮食是社稷之本,老一辈村民们曾经饱经沧桑,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艰难困苦,方知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国家提出粮食安全战略后,寿山乡村民积极响应,开荒复垦,但对于山地较多的寿山来说,种植粮食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为提升农业附加值,寿山乡打造“好彭友”大米品牌,开展“认领一亩良田”活动,开办白玉“稻田公社”,通过讲述“稻谷的成长故事”等,逐渐打开大米销售渠道。同时,寿山乡因地制宜,结合美丽的人文景观,深厚的历史底蕴,开展白凌梯田摄影赛、茶盐古道摄影展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促进村民村财双增收。一颗“橙”,惠及民生、承载乡愁。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一批批优秀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着造福桑梓的赤诚之心,奔赴乡村,用自己的知识与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寿山乡盛产脐橙,不耕农场负责人陈志清,通过给“橙子”DIY,赋予橙子不一样的意义,提高了橙农们的收入;新村民宋泽鸯认真经营长者食堂,慈善超市,为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寿山乡乡贤凌丽在了解了寿山乡发展规划后,为完善寿山文旅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寿山村开办壹家温暖的家民宿与寿山里餐厅,“当初给民宿、餐饮店取名时,我内心的想法是让所有来到寿山的游客能住得好,吃本土菜,在寿山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凌丽是这么给民宿、餐饮店定位的,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寿山里餐厅的水果蔬菜基本从本地村民家里收购……这些青年的到来,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振兴,为农村发展插上翅膀。正是这一个个故事,记录着寿山从古至今,由繁荣到沉寂,到全面脱贫,再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由此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寿山文化底蕴,展现了村民的淳朴民风,青年的担当作为,让寿山的乡村形象更鲜明,让寿山的吸引力更持久。用文化符号擦亮乡村名片,用乡村故事打动“陌生人”。下一步,寿山乡将继续深入挖掘转化深厚的乡村文脉,并借助“数字媒介”,让更多人主动讲述寿山故事,传播寿山美食、美景,用打动人心的乡村故事助力乡村振兴,让寿山“火出圈”。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