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开学在即,有孩子学习焦虑,该咋办?从内心深处认同 激发“内在动机”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打正月初五起,龙口市心理康复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林澈就上了班,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多是中小学生或者家长,平均每天有三四个。用林澈的话说,孩子们放假时生龙活虎,临近开学萎靡不振。家长为此很头疼。一放假,爸爸妈妈就催小明早起床,吃完早饭,带上一堆作业,将小明送到爷爷家,临走丢下一句话:“晚上下班过来检查”。让小明有些无奈的是,他写完作业,也快到父母下班回来的时间。“刚拿起手机没多久,他们就回来了,回来后第一句话永远都是就跟那个手机亲,天天就会捧着手机。”小明说,他虽然解释过多次,可永远得不到他们的正面回应,“他们说话不算数,那我还写啥作业,就只玩手机,反正他们说了也做不到。”这是林澈接待的一个学生。他说,过完年,马上面临开学,一些孩子又开始焦虑了。而通过孩子的描述,可以看到其实“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都是因为其内在动机没有被激发或者被伤害所致。林澈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得出,伤害的原因和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不恰当的批判、指责和不合时宜的奖赏,而惩罚与奖励,恰是家长们最常使用的方式。林澈给各位焦虑中的家长分析了几个原因,并给予几点建议。奖励是激励行为的最佳方式吗?有心理学家提出“内在动机”的概念。忙于学业的孩子正处于性格塑造期,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如果用奖惩方式引导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会让本来由兴趣、爱好等内在动力驱动的行为,转变为衡量外在奖励的功利性行为。”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应该是出于对某件事情的热爱和兴趣,那么家长怎样激发内在动机?事实上,除了外部奖励会损害内在动机,最后期限、强加的目标、外在的监督和评价都可能会破坏内在动机。奖励不行,惩罚也不行,束手无策?放任自流?当然不是!林澈建议家长不要对原本有内在动力的行为进行奖励,而是用奖励激发他在形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同步引导从内心深处认同,并适时停止奖励。比如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做了家务、考了高分后奖励他们棒棒糖、喜欢的玩具,正确的应该是“记得你上次帮妈妈拖地吗,太干净了,帮了妈妈大忙呢!”“你这次考试表现得非常棒,你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为你高兴呢!”人,都渴望自由。在一定限度内,让青少年有充分的选择自由,有“胜任”感,感受到被爱,就能激发其内在动力。想要获得内在动机,林澈建议青少年需要自己领悟以下内容:首先是要做好自己就要认清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断接纳不同的声音,修改提升自己的主观创造性。其次,促进自身发展,与其等世界给你想要的,不如主动为自己做事。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出路,但路都是探索出来的,作为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想要的,并为之努力争取。再次,要转变思维方式,认识情绪、调节情绪、管理行为,当不良情绪出现时觉察并及时调整。最后,就是接纳自己,改变起点,一定的比较可能会促进进一步的竞争,但切记不可盲目攀比。“更需要注重内心的平衡,接纳自己的优缺点,更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增强自己。”林澈说。记者 刘启强***.******.***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