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沙湾区:创建“慈善城市”,传递沙湾温度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沙湾区被四川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首批“慈善城市”创建试点区。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沙湾区慈善城市创建工作,沙湾区以“八项工程”为工作抓手,品牌项目为载体,搭建指尖公益募捐平台,助推全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组织保障构建三级体系
挂牌成立沙湾区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搭台、夯基、架梁、领唱”的功能统筹建设和发展,引入基金会、社会组织、慈善人才。打造沙湾区慈善会新阵地,成立*个区级公益慈善服务中心、*个镇(街道)公益慈善服务站、**个村(社区)公益慈善服务室、社区慈善基金**支,按照“七有”标准加紧开展规范化建设,推动慈善资源下沉村(社区)参与基层社区治理。
完善行善机制营造慈善氛围
制定完善《沙湾区慈善会慈善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沙湾区社区微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沙湾区慈善工作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健全慈善捐赠、慈善激励、慈善监督等管理制度,让慈善管理工作公开透明、阳光运行。用好用活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园、镇(街道)社工站等平台,着力推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联动发展,培养孵化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家、社区社会组织**家、骨干慈善工作者****余名、持证社工**名。组织开展筹款理念、筹款项目设计、筹款方法、公益活动执行等专业培训*场,全面提升慈善人才队伍素质。依托各镇(街道)的公益慈善服务站,积极倡导企业、学校、机关等各类工作人员参加慈善志愿服务,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全区有注册志愿者*****人,志愿服务项目***个,志愿服务队伍***个,有力营造了“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开展慈善推进大会、慈善工作宣传展示活动、评比表彰等大型公益慈善活动提高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园区、校区、社区、街区、小区,建设群众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承,主题鲜明、区域特色突出具有带动引领的“五区协同”的特色慈善场景,让慈善看得见、可参与;打造慈善地标,在沫若戏剧文创园将慈善文化与园区景观相融合,设置了“四川省首批创建慈善城市试点区”的慈善地标、慈善文化长廊、慈善行动宣传栏等慈善文化的宣传设施;征集确定沙湾区慈善城市标志logo并投入使用;设置**个慈善宣传柜进小区,在居民家门口宣传慈善文化、慈善动态。
强化人才队伍强化资源整合
依托各镇(街道)的公益慈善服务站,搭建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平台,积极倡导企业、学校、机关等各类工作人员参加慈善志愿服务,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持证社工的数量和质量。开展社工岗人员轮岗计划,提高社工岗专业性和实务能力;推动设立村(社区)慈善基金,为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本地资源支持;举办“轮值班委”主题活动,通过项目资助,支持沙湾区各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项目及服务;依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服务提供阵地支持。整合深圳壹基金、深圳爱阅读基金会等慈善资源,在沫江社区、嘉农社区、观峨社区开办儿童服务站,对社区儿童开展周末免费的托管服务,为社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困难儿童提供周末好去处;链接壹基金·乡村儿童阅读包资源,为沙湾区*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配备适宜儿童阅读的优质图书,建立乡村儿童读书角,支持学校开展阅读活动,促进乡村儿童知识的拓展与阅读习惯的培养,改善乡村学校儿童的阅读条件,助力乡村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引入上海联劝基金会资源、“一个鸡蛋的暴走”品牌慈善公益项目落地沙湾,借助腾讯公益“**公益日”发起互联网筹款行动,完成募集*.*万枚鸡蛋,解决沙湾区***名校园儿童*年的营养补充行动。
孵化打造出了“指尖公益”助推全民慈善项目、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社商联盟·慈善联动”项目、“爷爷奶奶一堂课”公益项目、“铜心童行”心愿箱项目、“铜河益步善行”项目、铜河小信箱项目等慈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