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海门“奔竞不息”立潮头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海门签下龙年“第一单”重大项目——总投资*亿美元的台湾金益成项目。 今年以来,海门区累计签约重特大项目*个,省市级重大项目入选数继续全市领先。尤其是央企三级总部国药健康小镇等标志性项目成功落户,总投资**亿元的振江新能源、总投资**亿元的米谷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海门迎来了产业、项目蓬勃发展的春天。 “今年,海门将把‘牢记嘱托、奔竞不息’作为全年工作的主旋律。”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省、市两会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多处体现了“海门元素”,****年,海门将紧扣“地区生产总值超过省市平均水平、跻身全市第一方阵,高质量发展持续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坚定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跨江共建 打造新典范 去年底,上海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填补了海门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园的空白,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设有软件园区、智造园区,将致力打造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高地。 海门与上海地域相连、人文相近,特别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加快推进,海门与上海的联系沟通、交流合作更为频繁。尤其是随着北沿江高铁、海太长江隧道开工建设,海门的交通格局得以重构,成为南通与上海、苏南主要城市同时直接相连的唯一区域、“第一门户”。 如今,海门已成为上海和苏南客商投资的热土,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总投资**亿元的海上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亿元的上海电气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一个个重特大项目从上海、苏南等地跨江而来,在海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落户海门的产业项目七成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 “我们将把‘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率先破题作为重要任务。”郭晓敏介绍,海门以跨江共建为引领,积极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区域协同、产业协同、科技协同,努力创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区域协同方面,紧扣**项合作清单,全力融入“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在产业协同方面,以开发区、海门港新区为主阵地,加快推进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园区、共引龙头项目、共享专用品牌”等方式,打造跨江共建的“新典范”;在科技协同方面,积极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等路径,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研引院等方式,全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同时,海门区将积极发挥产业基础、联运条件、发展空间的叠加优势,加快构建以海门港新区为主体、以正余和悦来为两翼拓展区的发展布局,持续完善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功能配套,聚力壮大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两大集群”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四大产业”,全力打造海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猛攻项目 铸发展引擎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海门区根据“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相关要求,不断优化招商体系,聚焦主导产业,绘制招商图谱,开展项目比拼,全力以赴抓招商、攻项目、优服务,全面掀起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热潮。 近年来,海门引进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百亿级招商邮轮项目等一批大项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先进金属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体系。 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海门区制胜未来的关键法宝。“在建设成品药项目之前,我们到上海、山东、四川等多地考察过,但还是决定扎根海门,踏踏实实发展。”******董事长邹平告诉记者。今年,位于临江新区的慧聚泡沫制剂、散剂、膜剂技术平台项目已正式启动,预计将在年底前投产。“在这里,政府真正把企业的事放在心上,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慧聚药业是一家致力于国内药物“卡脖子”技术攻坚的企业。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慧聚药业让生物医药实现国产化、低成本化。去年,慧聚作为江苏唯一一家企业成功亮相央视《国货品牌》栏目。目前,企业已成为主板预上市企业,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 慧聚药业二期项目位于临江新区,标志着企业正式由原料药生产向制剂生产延伸。未来,慧聚药业将建成**条制剂生产线、**条原料药生产线,形成研发、转化、生产的完整体系,到****年前后,慧聚药业将有望实现销售过百亿的目标。 “紧扣‘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主题,聚焦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全流程跟踪服务,全方位保驾护航,确保省市重大项目数量、质量持续领跑南通。”海门区发改委主任郁逵介绍,海门区将力争全年工业开票销售增幅**%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突破****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家以上。同时,深入开展“服务业发展攻坚年”活动,全年确保服务业开票销售增幅突破**%,新增服务业重点行业规上企业突破***家。 奋勇争先 实干开新局 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走进海门各区镇,处处是铆足干劲、赶超进位的干事场面。 人头攒动、车来车往、机器轰鸣……初春的天气还带有阵阵寒意,但在海门港新区的振江股份大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火热场景。 日前,总投资**亿元的振江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又一个“大块头”企业即将诞生。振江新能源项目被列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一期投资*亿元,建成后年组装***套发电机组,竣工达产后有望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入库税金*亿元。 海门港新区是海门布局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地,艾郎风电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通光集团的海底光缆、电缆生产基地均落户于此,并已形成生产规模。随着振江落户,风电装备产业链补齐关键一环,由此,海门港新区将形成较为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十多年前的冬天,海门策应沿海开发,建设海门港新区。近年来,海门港新区布局产业、发展经济,一个产业特色明显、“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沿海新城加速崛起。去年,该区实现工业开票销售***亿元,对海门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 实干者,不会让时光偷偷溜走。“工业经济方面,我们要继续发挥海门顶梁柱作用。”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说,今年,该区力争全年签约重大项目*个,其中***亿元项目*个、**亿元项目*个,规上工业销售力争突破***亿元。 乡镇和园区是海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去年**月**日,海门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一次性印发了**个文件,把全年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逐一量化到节点、压实到区镇,推动全区上下以“提前抢跑、奋力奔跑”的劲头投身新一年的工作。 海门各区镇部门迅速响应,全面掀起招商引资新攻势,把节假日变成招商日,拜访接待客商,推介投资环境,跟踪洽谈成熟项目,广泛收集信息,从头从紧抓起,奋力实现“开门红”。春节假期期间,海门各区镇及驻外局共接待客商***次,外出拜访企业**次,获取项目信息**条,签约项目*个。 日报记者 周建江 袁晓婕 黄天玲 日报通讯员 俞新美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关于征求《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台账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结果反馈 《水运工程无人机桩位测量导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年度南通市*****在线平台简报第*期 ****年度南通市*****在线平台简报第*期 ****年度南通市*****在线平台简报第*期 ****年度南通市*****在线平台简报第*期 ****年度南通市*****在线平台简报第*期 ****年度南通市*****在线平台简报第*期 相关文件 南通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港口岸线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通州区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限制通行的通告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气象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政府关于修改《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的决定 市政府关于修改《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的决定 今年以来累计签约重特大项目*个,省市级重大项目入选数继续全市领先—— 海门“奔竞不息”立潮头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月**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海门签下龙年“第一单”重大项目——总投资*亿美元的台湾金益成项目。 今年以来,海门区累计签约重特大项目*个,省市级重大项目入选数继续全市领先。尤其是央企三级总部国药健康小镇等标志性项目成功落户,总投资**亿元的振江新能源、总投资**亿元的米谷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海门迎来了产业、项目蓬勃发展的春天。 “今年,海门将把‘牢记嘱托、奔竞不息’作为全年工作的主旋律。”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省、市两会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多处体现了“海门元素”,****年,海门将紧扣“地区生产总值超过省市平均水平、跻身全市第一方阵,高质量发展持续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坚定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跨江共建 打造新典范 去年底,上海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填补了海门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园的空白,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设有软件园区、智造园区,将致力打造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高地。 海门与上海地域相连、人文相近,特别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加快推进,海门与上海的联系沟通、交流合作更为频繁。尤其是随着北沿江高铁、海太长江隧道开工建设,海门的交通格局得以重构,成为南通与上海、苏南主要城市同时直接相连的唯一区域、“第一门户”。 如今,海门已成为上海和苏南客商投资的热土,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总投资**亿元的海上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亿元的上海电气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一个个重特大项目从上海、苏南等地跨江而来,在海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落户海门的产业项目七成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 “我们将把‘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率先破题作为重要任务。”郭晓敏介绍,海门以跨江共建为引领,积极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区域协同、产业协同、科技协同,努力创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区域协同方面,紧扣**项合作清单,全力融入“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在产业协同方面,以开发区、海门港新区为主阵地,加快推进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园区、共引龙头项目、共享专用品牌”等方式,打造跨江共建的“新典范”;在科技协同方面,积极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等路径,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研引院等方式,全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同时,海门区将积极发挥产业基础、联运条件、发展空间的叠加优势,加快构建以海门港新区为主体、以正余和悦来为两翼拓展区的发展布局,持续完善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功能配套,聚力壮大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两大集群”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四大产业”,全力打造海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猛攻项目 铸发展引擎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海门区根据“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相关要求,不断优化招商体系,聚焦主导产业,绘制招商图谱,开展项目比拼,全力以赴抓招商、攻项目、优服务,全面掀起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热潮。 近年来,海门引进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百亿级招商邮轮项目等一批大项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先进金属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体系。 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海门区制胜未来的关键法宝。“在建设成品药项目之前,我们到上海、山东、四川等多地考察过,但还是决定扎根海门,踏踏实实发展。”******董事长邹平告诉记者。今年,位于临江新区的慧聚泡沫制剂、散剂、膜剂技术平台项目已正式启动,预计将在年底前投产。“在这里,政府真正把企业的事放在心上,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慧聚药业是一家致力于国内药物“卡脖子”技术攻坚的企业。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慧聚药业让生物医药实现国产化、低成本化。去年,慧聚作为江苏唯一一家企业成功亮相央视《国货品牌》栏目。目前,企业已成为主板预上市企业,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 慧聚药业二期项目位于临江新区,标志着企业正式由原料药生产向制剂生产延伸。未来,慧聚药业将建成**条制剂生产线、**条原料药生产线,形成研发、转化、生产的完整体系,到****年前后,慧聚药业将有望实现销售过百亿的目标。 “紧扣‘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主题,聚焦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全流程跟踪服务,全方位保驾护航,确保省市重大项目数量、质量持续领跑南通。”海门区发改委主任郁逵介绍,海门区将力争全年工业开票销售增幅**%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突破****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家以上。同时,深入开展“服务业发展攻坚年”活动,全年确保服务业开票销售增幅突破**%,新增服务业重点行业规上企业突破***家。 奋勇争先 实干开新局 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走进海门各区镇,处处是铆足干劲、赶超进位的干事场面。 人头攒动、车来车往、机器轰鸣……初春的天气还带有阵阵寒意,但在海门港新区的振江股份大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火热场景。 日前,总投资**亿元的振江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又一个“大块头”企业即将诞生。振江新能源项目被列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一期投资*亿元,建成后年组装***套发电机组,竣工达产后有望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入库税金*亿元。 海门港新区是海门布局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地,艾郎风电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通光集团的海底光缆、电缆生产基地均落户于此,并已形成生产规模。随着振江落户,风电装备产业链补齐关键一环,由此,海门港新区将形成较为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十多年前的冬天,海门策应沿海开发,建设海门港新区。近年来,海门港新区布局产业、发展经济,一个产业特色明显、“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沿海新城加速崛起。去年,该区实现工业开票销售***亿元,对海门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 实干者,不会让时光偷偷溜走。“工业经济方面,我们要继续发挥海门顶梁柱作用。”海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说,今年,该区力争全年签约重大项目*个,其中***亿元项目*个、**亿元项目*个,规上工业销售力争突破***亿元。 乡镇和园区是海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去年**月**日,海门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一次性印发了**个文件,把全年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逐一量化到节点、压实到区镇,推动全区上下以“提前抢跑、奋力奔跑”的劲头投身新一年的工作。 海门各区镇部门迅速响应,全面掀起招商引资新攻势,把节假日变成招商日,拜访接待客商,推介投资环境,跟踪洽谈成熟项目,广泛收集信息,从头从紧抓起,奋力实现“开门红”。春节假期期间,海门各区镇及驻外局共接待客商***次,外出拜访企业**次,获取项目信息**条,签约项目*个。 日报记者 周建江 袁晓婕 黄天玲 日报通讯员 俞新美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