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全国政协委员王丽萍:推广宅改“象山经验” 盘活乡村土地资源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如何盘活乡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同时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王丽萍关注的重点问题。全国两会召开前,王丽萍“沉”在各区县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问题情况,认真梳理对策建议,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大盘活闲置宅基地政策供给、深化“千万工程”的建议》。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流向乡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发展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其中,宅基地是农村“三块地”改革中最复杂的领域,关乎数亿农民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王丽萍关注到,近**年来,宁波象山县通过拆除“一户多宅”、引导农村建房风貌、盘活利用闲置农房“三招式”,对农村宅基地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分类管理,有效激活了乡村资源。不仅“拆”出农村养老新模式,还“拆”出一个个花园村庄,象山县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一户多宅”集中清理、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的成功经验给了王丽萍更多思考。王丽萍说,目前宅基地改革进入第二轮试点,从全国各地实践看,仍存在宅基地盘活利用顶层制度设计相对滞后、政府服务供给不足、相关配套政策不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在坚守宅基地制度改革‘三条底线’的前提下,高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资源,促进城乡土地等要素双向流动,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拓宽‘全域共富’的必由之路。”“由于宅基地等农村资源盘活利用途径不畅,导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缺地’成了项目落地的主要瓶颈。”王丽萍建议,要全面总结两轮试点尤其是“三权分置”探索的有益经验,研究宅基地建房标准、违法处置、用地计算标准、“一户多宅”清理、不动产“分权”登记、行业准入、规范流转等好的经验做法,适时上升为国家政策,加快出台国家规范性文件。在加快构建宅基地和农房确权、赋权、活权、保权的政策规范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宅基地管理顶层制度设计,破解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困境,完善权能设置。“例如,探索从宅基地使用权中进一步剥离出经营权,保留农民使用权和资格权,建立宅基地经营权转让登记、质押等配套制度,切实盘活宅基地经营权,保障农民宅基地经营权的财产价值和收益,为盘活利用奠定基础。”王丽萍表示。王丽萍还建议,在农业农村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职能明确、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运转顺畅的宅基地盘活利用综合服务机制。引导地方在化解“一户多宅”历史遗留问题、宅基地权属信息调查、确权登记、交易抵押等方面加强政府服务,创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场景应用,推广宁波象山等试点中探索的诸多做法,提高闲置资源发现、流转效率,解决在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中的“找房难、验房难、选房难、用房难、管房难”等问题,为社会资本加快进入乡村创造条件。在王丽萍看来,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激发闲置宅基地“乘数效应”。她建议,相关部委建立协同机制,合力破解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各类政策障碍,如优化增减挂钩的复垦指标入库流程,缩短入库时间;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暂时、永久退出等分类实施办法;支持探索依法收回闲置宅基地并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施路径等。(记者 孙建军)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cn/art/****/*/*/art_**********_********.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