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将余热奉献给青少年一代——记大余县原关工委主任李德陞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一头银发,满脸慈爱,脚步稳健,身子硬朗……这是大余县原关工委主任李德陞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岁高龄的他,此前担任了**年县关工委主任,多次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年**月还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李德陞说,有生之年,仍将继续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勇于开拓健全组织敢创新
“我年轻的时候当过老师,对教育下一代满怀热情。党和政府希望我在关工委岗位上发挥余热,我义不容辞。”李德陞回忆说,****年*月,从大余县政协主席岗位退休后,他担任大余县关工委主任。
然而,当时的县关工委是地道的“五无”关工委,即无工作人员、无办公场所设备、无工作活动经费、无各项活动、无基层组织,关工委就他一个老同志,单枪匹马,困难重重。
“气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李德陞虚心学习,搞懂弄通关工委的工作性质、地位、作用等各项业务知识,还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和经验优势,寻找合适的组织架构人选。****年,在大余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广大老同志的支持下,大余县组建了一个有*名处级干部(其中退休干部*名)参与的强有力的县关工委领导班子,又调入了*名副科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配备了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并安排工作经费*万元。
李德陞还采用召开各种类型现场会的方法推进工作,抓实创“五好”关工委建设。他充分发掘班子成员的长处和优势,想方设法调动该县各级关工委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如今,大余县所有乡镇、村(社区)和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以及大部分县直机关部门单位组建了关工委,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工委组织网络。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蒸蒸日上,各项工作逐步走在全市前列。
用好资源红色基因代代传
“大家要晓得,我们不比父母比学习,不比富有比成绩,我们老区的孩子多壮志!”****年*月*日,在池江中学“树良好家风育时代新人”家长会上,李德陞的一席话,让在座的千名师生和家长内心充满力量。
“做好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必须搞好思想教育。”李德陞说,大余是一方红色热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陈毅同志旧居、刘伯坚烈士墓等**多处红色旧址遗迹,蕴藏着极其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如何用好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引领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李德陞开始深入思考。****年起,李德陞带领大余县关工委报告团每学期到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主题宣讲活动,讲南方红军游击战争、讲非遗传统文化、讲周篮嫂的故事。在李德陞看来,通过宣讲,让青少年感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是他和关工委的责任。
心系孩子奉献爱心见真情
“喂,涛涛啊,最近学校生活和学习怎么样?哪天放寒假啊?”****年秋季刚上大一的王涛是李德陞帮扶了**年的学生。每逢节假日,李德陞都不定期打电话给王涛和其他帮扶学生,跟他们聊学习、生活和日常。
“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要为青少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李德陞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每年结对帮扶*名困难学生,自掏腰包分别资助****元,成了李德陞的习惯。****年,得知新安村两名学生患病后因家庭经济原因无钱医治,李德陞主动捐款****元。****年至****年,李德陞联合爱心人士筹集资金*万元,用于奖励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关爱学生的道路上,总少不了李德陞的身影。
在李德陞的带领下,****年*月,大余县关工委成立了“大余关爱基金”,截至目前,资助贫困学生***人,资助总金额**.**万元;奖励品学兼优学生***人,奖励总金额**.**万元;奖励优秀校长、教师**人,奖励总金额**.*万元;实施“暖冬计划”,惠及学生****人次;扶持建设了两间“少年硅谷创客教室”;资助新城镇红卫小学奖教奖学暨教学设施改造项目**万元;资助青龙镇元龙畲族村关工委办公设施改造项目****元。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