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昆山加快构建农情智能化监测系统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足不出户,在办公室动动手指就能通过电脑、手机了解田间地头的虫情、病情、苗情、墒情、土情、肥情、水情、气象等实时情况。在高新区白渔潭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农情综合监测站,智能农业的现实图景已然展现。近年来,我市依托智慧农业的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运用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农业生产决策指挥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丰产丰收。
图片附件
时值小麦进入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拔节期,小麦春季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但人力工作却比往年轻松了起来。市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站长陆宗明介绍,通过建设农情综合监测站,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准确地获取田块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农作物长势、病虫发生情况等数据,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与以往的虫情监测相比,不仅省去了人工收集、清点等工作,还能快速、准确、高效了解农情,有利于农技人员及时指导农户精准施药用药,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性工作提供智能技术支撑。
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化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种粮稳粮兴粮昆山模式,依托智慧农业的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运用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我市计划在全市建设**个农情综合监测站,截至去年,已在巴城、千灯和高新区建成*个农情综合监测站,初步建立了以农情综合监测站为基础的综合监测网络。
图片附件
今年,将以“澄淀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重点,新建*个农情综合监测站。通过服务关口前移,在田野里安装“千里眼”和“听诊器”,实现农业生产监测预警智能化,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丰产丰收。
图片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