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2024年度财政工作计划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区财政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持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实效,在全力奋进“图强争先、领跑竞跑”新征程中体现财政的担当和作为。*.突出稳中求进,以更强的合力壮大地方财力。把稳增长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深税基夯实和税源引育两篇文章,完善收入滚动测算机制,加强税源摸底调研力度,不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和韧性。聚焦重点对象、行业、项目和税种,用好保基数促增长“精诚共治”工具箱,提升税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落实新一轮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动态税源信息库,做到实时跟踪、精准施策。紧盯新动向和新领域,滚动接续做好项目储备,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亿元,有效发挥促投资、扩内需的重要作用。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全力向上对接争取转移支付、增发国债等资源,直接补充地方可用财力。*.突出精准滴灌,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一号工程”。以创新改革开放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集中财力保重点,促进制造强区“****”行动、“***”科技创新体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项目建设等一揽子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深化财政服务增值化改革,优化“容缺受理”“预先拨付”“即享即兑”等模式,抓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深化惠企政策复盘评估机制,动态更新财政政策库,做到增强一批、延续一批、缩减一批、取消一批、新增一批,持续提升政策精准性和满意度。优化产业基金运行机制,依托“*+*”基金体系,发挥“基金+招商”模式效应,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突出普惠共享,以更实的举措推动共富先行。持续发挥财政在共富先行中的支撑、保障、引导作用,全年新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投向民生领域。实施共富“示范推广年”行动,推进稽东乡村共富体、财金助力家庭扩中等“小切口”改革试点,构建促富型财政政策体系。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要事实事,聚焦“一老一小”、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深化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青年安家”购房计划,持续赋能公共服务优质、均等供给。建立健全财政长效稳定保障机制,一体推进未来乡村、美丽乡村、共富乡村等共富载体建设,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突出先立后破,以更快的步伐推进国企改革。继续实施合并、注销、处置行动,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围绕专业化、资本化、市场化,“一企一策”推进区属国企和开发区所属国企改革,大力培育产业类国有企业,全面开拓上下游产业链、新兴产业等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点,不断提升高信用评级矩阵成色,全年新增“AA+”主体信用评级*家。进一步厘清国资家底,创新和丰富盘活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亿元。实施“瘦身健体”专项行动,减层级、减人员、减成本,厉行节约过紧日子,推动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完善数智国资监管平台,构建起全覆盖的数字化监管新机制。*.突出加力提效,以更优的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健全零基预算的理念和方法,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优化区级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坚持绩效导向,聚焦重大政策和中心工作开展绩效监控和重点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政策调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提升绩效管理科学性和连贯性。坚持政府习惯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和论坛、展会经费等,固化暂存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加强镇街人财物统筹管理,精打细算管好“钱袋子”。深化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线上公物仓、会计e家等平台,以数字化赋能财政治理现代化。*.突出综合施策,以更严的标准守牢风险底线。树牢“三债统管”理念,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使用EOD、TOD、REITs、CB等模式,综合实施项目立项把控、存量资产盘活、财务成本控制等举措,确保地方债务风险安全可控。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深化“收支运行智管”应用,紧抓库款管理和运行监测,确保财政运行平稳安全。开展“财会监督加强年”活动,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审核+资金拨付+监督”闭环管理,对政策支持力度大、社会关注度高、资源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督查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财会监督工作格局。 *.突出严管厚爱,以更高的标准锻造财政铁军。以实干实绩为导向,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不断提升财政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大“五心”党建品牌影响力,加强“清廉财政”“清廉国企”建设,以党建引领财政工作。优化收入组织、融资保障、涉企政策等矩阵式工作专班运作,在实战中淬炼业务能力。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各类培训。完善“青蓝结对”机制,营造“传帮带”的浓厚氛围。健全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激发队伍生机活力。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和问题诉求,及时纾压解困。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丰富财政文化活动。查不全的图片内容附件请点击此链接查看http://***.******.***.cn/art/****/*/**/art_**********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