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布革乡“六联”发力促接边区域共建共治共享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与广西西林县马蚌镇和贵州兴义市三江口镇隔江相望,素有“一鸡鸣三省、一脚跨三江”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我们与广西、贵州接边地区流动人口较多,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乡、接边乡。在探索接边民族区域治理发展方面,充分挖掘区域联动发展潜力,以“六联”机制为主线,走出了三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组织联建,搭建党建联盟。我们依托联合党工委,建立党建共抓流动服务站,实行“大支部”与“小支部”结对帮扶机制,联合成立中共黔滇桂跨省区联合工作委员会党校,组建**余人的滇黔桂师资库,开展讲党课宣政策、普法宣传宣讲等活动,提高了接边区域干部队伍的基层治理方面的整体素质。我们联合修订滇黔桂联合党工委议事规则,实行“书记轮值”制度,接边乡镇党委书记轮流担任“轮值书记”,加强交流、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共促发展。产业联抓,聚力发展能量。围绕热区水果、民族刺绣、花米饭等特色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成立了滇黔桂跨省区刺绣产业党支部及合作社,带动三省(区)***多名布依族、壮族等妇女发展指尖经济。三乡镇充分发挥省区际毗邻地区先进村优势产业辐射功能,相互借鉴学习发展热区经果林,截至目前鲁布革乡建成了“万亩热区经果林”、马蚌镇建成了“万亩油茶基地”,三江口镇建成了“千亩五星枇杷”等特色产业,通过原料供应、吸纳就业、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措施,推动接边群众实现居家就业,以经济的发展促进接边区域稳定。治理联动,守护接边平安。针对边界矛盾纠纷调解难、社会治安管理难,容易出现管理盲区、空白难题,成立滇黔桂跨省(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联合开展法治宣传、警务联动、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开展送法进村、模拟法庭等活动**余场次。同时,建立联合巡防、信息共享、办案协作、纠纷调处、便民利民、应急处突“六项警务联动机制”,截至目前三省区警方共开展警务联动***次,共同处理治安案件***件,刑事案件**件,抓捕逃犯**人,处理矛盾纠纷***起。接边地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资源联享,保护绿水青山。打破传统模式和地域界限,签署《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试行)》,建立完善了三省区万峰湖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机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形成“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治”环境联合执法体系,对水域内所有水上浮动设施进行集中清理,共拆除养殖网箱面积**.****万平方米,水上漂浮设施***个,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万峰湖联合治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服务联做,共享幸福和谐。整合文化教育、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三省区群众能快捷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和服务,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探索和建立库区教师交流任教制度,三省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免费乘船卡、救生衣等待遇。探索建立跨区域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互认制度,近年来共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余万元,解决了当地群众就医难和报销难问题。创新“*+*”培训机制,即一家办培训三家共学习,破解了滇桂黔三省区比邻乡镇群众学习农业种养技术和民族服饰刺绣技艺难题的问题。文化联育,民族文化融合共兴。深入开展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签订《滇黔桂跨省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协议》,积极搭建跨省区民族团结交流平台,组织开展“滇黔桂民族团结山歌赛”“壮族三月三”等公益文化演出、文化惠民、文化下乡等活动,打造精品节庆旅游项目,民族特色文化得到极大丰富。截至目前,举办节庆活动**次,开展保护和传承“服饰、刺绣、蜡染、姊妹箫、山歌、花米饭”等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场次,吸引各民族同胞参与活动****人次。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