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桂平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桂平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视频 s 视频 e 图集 s 图集 e 正文s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各矿山企业:现将《桂平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桂平市自然资源局****年*月**日桂平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扎实做好全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桂自然资发〔****〕**号),结合当前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形势,制定本方案。一、桂平市****年气候趋势预测降雨趋势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年贵港市大部总降水量****~****毫米,年总降水量较历年偏少*-*成,局地可能出现极端性强降水过程,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较高。夏秋季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出现较重气象干旱可能性大。影响广西的台风有*~*个,较常年偏少。根据我市地质环境现状及历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受降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预测****年我市地质灾害频率、密度较常年偏重,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全市均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辖区南北部山地、丘陵及农村建房切坡处;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发生在辖区中部岩溶平原的城市建成区及矿山分布区等人类工程活动较频繁的区域;特别是山区学校、农村切坡建房地区要特别加以防范。二、总体目标围绕区自然资源厅和贵港市自然资源局、桂平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根本遵循,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从灾后治理转移到灾前预防,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精细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以我市“十四五”规划部署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与移民搬迁、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等四大体系。筑牢“人防+技防”、“隐患点+风险区”双重防线,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桂平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卢灵姬 ?副市长副组长:江 ?冰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梁国能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陈 ?剑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市工信商务局、桂平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人武部、桂平供电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桂平公路养护中心、桂平水文站、市消防大队、武警桂平************等。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部署、协调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指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及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及统筹协调,办公室主任由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自然资源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四、主要任务及职责分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有关单位防灾主体责任。市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教育、文化和旅游、农业农村、应急、气象、地震、铁路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进一步建立联防联控的日常联动协调机制,做好相关领域的防治工作,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年地质灾害重点防治范围(一)重点防范区域。我市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小型的滑坡、崩塌和岩溶塌陷等,以下区域需要重点防范:*、极高风险区。A*:紫荆镇极高风险区;A*:罗秀镇-麻垌镇-木根镇极高风险区;A*:罗秀镇露凤-独堆极高风险区A*A*A*中沙镇谷塘、心田极高风险区;A*:麻垌镇志安-思培极高风险区;A*:罗播乡承棠-凤镇片极高风险区;A*:中沙镇谷塘、心田极高风险区(详见附件*)。*、高风险区。B*:紫荆镇、垌心乡中低山高风险区;B*西山镇碧滩村、上垌村;B*:西山镇前进-永培高风险区;B*:麻垌镇沙江-谏知高风险区;B*:罗秀镇-木根-中沙高风险区(详见附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全市共***个隐患点(详见附件*)。(二)重点防治对象。重点防范对象是切坡建房户、村庄、医院、学校、集市、厂矿、旅游景点、水库下游、生产和废弃矿山、采石场、工棚等人员聚集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在建公路和铁路、水利、大型深基坑等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三)重点防范期。根据历年突发地质灾害统计分析,强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因此,每年*~* 月(汛期)是我市突发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其中*~*月重点防范日降雨量**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日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毫米的时段;*~*月主要防范台风造成的降雨开始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的**小时时段,这些时段极易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当连续降雨量达到***毫米或短时间(*日或数小时)降水超过***毫米时,花岗岩和碎屑岩地区易发生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区居民所在地、重大交通干线工程区、矿山开采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由于建房、修路和施工开挖、堆土(矿渣)等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大,局部地段易引发崩塌、滑坡,岩溶发育区工程建设易引发岩溶地面塌陷,应当全年防范。六、****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措施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不断加强调查、监测预警、防治、应急反应等四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加快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将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全年的总目标。(一)加强排查巡查,减少盲区不留死角。坚持执行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复查制度,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早发现、早预警、早撤离。*、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制定****年地质灾害排查和巡查方案,明确排查巡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和巡查区域、时间安排。组织乡镇各部门和基层组织、防灾责任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加强对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村屯进行巡查和排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各乡镇将本乡镇方案于****年*月**日前报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邮箱(******)。*、要高度重视重点防治区域乡镇乡村切坡建房户、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人员集中区和主要交通干道、重点流域、重点工程与周边设施等,注重预防山区城镇建设、农村切坡建房和山体不合理开发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位于山坡上、陡坡下和低洼处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矿山等临时居住点,汛前或强降雨期间一定要逐一进行排查,不留盲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及早消除隐患。对新发现的隐患点,要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未治理的要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并同步开展落实防灾责任、监测任务安排、防灾预案编制等工作。对基层难以确定的隐患,要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确认。一旦发现地质灾害异常苗头和出现极端降雨情况,要及时组织地质灾害易发村屯中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安全转移。(二)加强预警预报,强化信息传送到位。*、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作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要充分利用气象、水文、自然资源雨量站和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站等专业监测设备资源,整合气象水文数据,融入平台,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市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和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时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雨情、水情信息,加密会商频次,提高预警预报的精细度和准确度。重点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大雨、暴雨期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开展地质灾害中、短期预报和临灾预警,为当地预防地质灾害争取时间。*、要进一步完善预警发布长效机制,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电子显示屏以及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方式,及时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威胁地区全体干部群众,做到提前预警、及早预报,科学指导各乡镇开展防灾工作。对于偏远山区、通信能力差的村庄以及建设工地,要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务必将预警信息通知到村、到户、到工地,防止预警信息发布出现盲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坚决杜绝因信息发布不到位而导致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现象发生。(三)建立联保制度,防范切坡建房地质灾害。*、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继续对辖区内切坡或临坡建房情况开展深入调查,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桂东南花岗岩丘陵地带切坡临坡建房地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桂政办电〔****〕**号)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工作。对存在危险的住户进行造册登记,并建立通讯录。*、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总负责,以村(居)民小组为单元,群众联保组为主体的地质灾害防范联保体系。凡是切坡或临坡建房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住户都要实施联保制度,由村(居)民小组对所辖区域存在隐患的切坡或临坡建房的住户进行联保分组,指定组长,实施人盯人、户盯户,相近住户承担相互提醒互相保护的责任,一旦接到山洪、强降雨、地质灾害等预警通知和信息,联保组的户与户之间要相互通知,做好应急撤离和防范工作。(四)加强宣传培训开展演练,提高避险能力。*、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实抓好,要充分利用“*.**”减灾日、集镇圩日、基层干部培训、总结会等人员集中的时候,开展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要让防灾科普宣传进村、进户、进圩镇,深入到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点;特别是要用切坡建房引发崩塌滑坡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事例警示群众,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普及识灾辨灾和临灾避险知识。教育部门要广泛在中小学将防灾知识纳入必修课程,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率,带动家长做好防灾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做到一点一预案,对各预案逐个检查,对不切合实际操作性不强的要修改完善,对新的隐患点要补充完善预案。在开展宣传、排查的同时,要逐户发放明白卡。由市自然资源局联合气象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当地人民政府收到防汛防台风信息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等预报预警信息后,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喊醒”“叫应”机制和“凡黄必应、凡橙应撤、凡红必撤”到户到人等要求。当发现成灾迹象及风险研判不清时,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万一失防”,要果断组织群众转移撤离并妥善安置,坚决做到“应转早转、快转、尽转、多转”和“不安全、不返回”。当已经发生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或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当地人民政府要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及时转移地质灾害危险区人员,及时报告灾情、险情信息。各乡镇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信息报送制度》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灾情信息报送,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全面。*、有条件的乡镇要认真组织辖区相关部门开展综合性应急抢险救灾演练,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受威胁群众开展简易应急避险演练,特别要组织指导切坡临坡建房较多、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村、屯在汛期前或汛期开展避险演练活动,让群众建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提高群众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五)加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投入,提高防治效果。*、对威胁人口多、危险性大、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市自然资源局要主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勘查治理。*、对于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责成引发单位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完成现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年桂平市罗秀镇独堆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目前已通过初验;桂平市罗秀镇中心小学木村分校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增发国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和上级财政资金安排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现项目已通过财政投资评审、项目已在公示网上公示,待公示时间结束,进行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确保****年*月底前开工建设,在**月前完成治理项目初步验收和决算,按规定资金实际支付与应支付比例应至少达到 **%(需通过逐年监测、后期管护成效后支付的部分除外)???。七、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对本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深入抓、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确保防治责任和防治措施落到实处。要不断完善以各乡镇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有关部门领导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切实将责任制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继续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各级领导分片包干到乡镇、村屯,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防治责任人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健全完善督察机制,加大对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的督察力度,督促各级责任人全面履职尽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包括机构、人员、资金、制度等)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年度考核。对疏于管理、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单位主要领导,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桂政发〔****〕**号)有关规定予以惩处。(二)强化监管,预防灾害。*、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落实厂矿企业和各类建设单位的防灾责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对因建房、修路、采矿可能导致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害居民的建设项目,要监督责任单位采取有效的预防保证措施。*、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在建房屋一律停工,经专家确认安全后才能续建。*、对已经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对造成的损失及时做出赔偿。对不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的行为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不良人为活动,要坚决予以制止,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并严格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印制宣传手册、培训演练、监测预警、灾害勘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应急处置等,确保汛期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群测群防、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落实到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自治区下达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经费,市财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拨付给项目建设单位,保证工程按期完成。*、市财政重点保障落实地灾巡查排查经费和落实群测群防、联防联控人员误工报酬和监测工作经费。地灾隐患多在偏远山区,日常巡查排查工作都要落在乡镇政府和部门、村委,汛期一定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确保巡查排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加强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原则。要严格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重大气象信息和重要汛情旱情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规定(试行)》(桂办发〔****〕* 号)等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文件精神,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灾情险情信息报送、严格遵守应急值守纪律、做好应急准备等工作。附件:*.桂平市地质灾害隐患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一览表*.桂平市****年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正文e 附件s 文件下载:附件*:桂平市地质灾害隐患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一览表.xlsx附件*:桂平市****年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xlsx关联文件:附件e 其他s 其他e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