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学习博物馆展出“泥为融”学习成果,为了作品入选,孩子们拼了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作品《鼓楼》浮雕作品《腾龙》作品《小八达岭》“用黏土精心制作的宁波鼓楼模型、结合非遗灰雕技艺制成的龙图腾、用陶泥捏的阿拉宁波特色美食……这些小朋友厉害了!”*月**日,在宁波艺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明湖校区)的“学习博物馆”,老师们看到最新入驻的**件“藏品”,赞叹不已。学习博物馆是该校去年建成的,专门用来展陈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成果。而此次展出的**件“藏品”都是学生用软陶、超轻粘土等材料,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而成,主题包含了非遗手作、宁波地标、生态保护等。这也是该校“泥为融”特色课程的项目化学习成果。□现代金报|甬派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朱晗菁巧手做出精美“泥作品”孩子们爱上“泥为融”特色课程该校小学部课程发展中心主任钟吉平介绍:“我们的‘泥为融’特色课程非常有趣。通过孩子们的巧手,‘泥’可以成为漂亮的胸针、发簪,抑或是一栋手作建筑,一片花草和山水。孩子们制作出饶有趣味的作品,这个课程非常受欢迎。而且,我们的课堂不局限在教室里。”假期里,孩子们纷纷化身为小小建筑师、设计师、美食家、创客师、非遗传承人、园艺师等,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终形成学习成果,共收集到***余件作品,其中有**件作品入选学习博物馆进行展陈。其中“小八达岭”作品是***班的*名学生共同完成的。他们对东钱湖旁的“小八达岭”景区实地考察,了解箭垛、烽火台等军事设施的作用,并绘制成图纸,供模型搭建参考。在搭建过程中,三人一边讨论着长城的历史渊源、文化故事,一边研究着如何建长城,其间经历了城墙垮塌等一系列的事故,但这不影响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最终完成了本件展品。***班的“寻龙记”小组则走进鄞州非遗馆,拜访灰雕工艺传承人朱英度。灰雕,民间亦称灰塑,是浙东民间手工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它以浅海中捞出的贝壳煅烧而成的蛎灰为主要材料,多用于祠堂、庙宇、寺观、邸宅等建筑。孩子们围着朱英度爷爷追问他与灰雕的故事,深入了解龙图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利用传统的灰雕技艺结合龙元素,制作了两幅《腾龙》浮雕作品。***班班主任戴婷婷老师表示:“灰雕作品是由我们班*个孩子组队完成的,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学思结合。这是他们在体验式作业中交付的一份稚嫩答卷,也是孩子们探索未知的新起点。”既要动手做,还要会说学校开了个“藏品”发布会这些用“泥”做成的作品在“进驻”学习博物馆前,还有一个重要步骤需要学生完成,那就是“藏品推荐”。当天,学校举行了一场颇为隆重的藏品发布会。在学校报告厅里,孩子们盛装出席、落落大方,把作品搬上舞台,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以***班的作品《“寻龙记”——省级非遗项目灰雕传承之旅》为例,小组成员上台汇报了“我的藏品是什么”“我的藏品如何创生”“我的藏品有何价值”三大板块。“小刮刀握在手中,我们在一撇一捺、一勾一挑中,让一堆看起来不成型的灰料来了个‘大变身’!”台上,学生自信地说。在***班带来的《小小建筑师美遇城市地标》汇报中,小组成员夏偲语激动地说:“我们小组前往宁波鼓楼进行实地考察,仔细观察了鼓楼的建筑风格,了解了建筑结构,体验了历史氛围。这个过程让我们对鼓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激发了我探索学习宁波历史文化的兴趣。”鄞州教育学院小学部副主任郁恩广对孩子们的作品和现场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个项目化学习中,学校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学生们不仅用手中的‘泥’创造了饶有趣味的作品,还站上舞台进行‘藏品’推荐,展现出了文化自信。”《现代金报》****年*月**日第A*版:缤纷校园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