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深化改革丨路下乡:念好乡村“人才经”唱响振兴“主旋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路下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乡村人才聚合效应,为产业发展、品牌打造、文化传承献智献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用好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等“智库”,因地制宜谋划特色农业产业,协助争取县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资金**余万元打造牛奶玉米基地、棒桩薯种质基地,并为作物种植、设施配套提供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良品率,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盘活“土专家”“田秀才”,由乡内种粮大户、技术能手等组建农业产业服务队,共同参与各村产业规划、品种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效推动芳院葡萄、门里水稻、岭头茶叶、凤林棘胸蛙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塑强文旅品牌。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统筹规划作用,整合罗沙洋自然资源,推出“春耕”“夏荷”“秋柿”“冬梅”四季景观,并以“古村”“柿树”为切入点,对接摄影家团队共同举办“浪漫屏南·柿意罗纱洋”首届冬晒活动,吸引****余名游客采风创作。依托新老村民“朋友圈”优势,******************举办“浪漫屏南·一路‘梅’好”梅花节,邀请大批文创、经营性人才到村赏“梅”景、吃“梅”食,推动“圈圈相融、口口相传”,打响乡村文旅知名度。厚植乡土文化。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组织老党员、老村干等建成“党史宣讲团”,依托屏南红色记忆馆、闽东北革命展示馆,举办“理论宣讲入千家·党的声音进万家”等活动*场,对红五团、红六团革命故事进行宣传演讲,营造“人人学理论、户户知党史”的浓厚氛围。丰富乡土特色文化,发动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深入挖掘陈靖姑、迎神舞龙等信俗文化以及耕读传家、敬老爱幼美德故事,通过举办惠民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