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今天,我们读鲁迅”,《夜光杯》市民读书会走进虹口社区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虹口区委宣传部、新民晚报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共同主办的“今天,我们读鲁迅”在虹口区溧阳路****号鲁迅存书室举行。首批加入“《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的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代表走进石库门,读鲁迅、品文学、谈文化,分享这座城市的厚重与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精神。图片附件△上海鲁迅纪念馆原副馆长乐融介绍“鲁迅**分钟生活圈”**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无数进步青年汇聚于此。定居上海的鲁迅怀抱着“原有英俊出中国”的深沉情感,对培养青年倾注了巨大热情。在鲁迅藏书的环绕下,“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的大学生和社区居民一起重温当年鲁迅与青年交往的故事,分享《夜光杯》编辑对于鲁迅专著版本与收藏的心得,汲取一代伟人给予我们永不泯灭的力量源泉。图片附件△《夜光杯》编辑沈琦华介绍鲁迅作品出版历史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的褚锴与许多同学一样,从中学经典课文《藤野先生》中认识了这位严肃的“大先生”。百年过去,年轻人再读鲁迅作品,依然能发现其中的可贵精神。同样是理科生的汪嘉惠从家乡来到上海,她感动于鲁迅先生对于世事的洞察力与青年的共情力。进入大学,汪嘉惠开始创作后,对鲁迅的认识更为深刻,影响她最大的是鲁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热切心情。学习经济学的她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为开拓国际市场作贡献。在华东师范大学求学的马来西亚学生张志豪告诉记者,第一次接触鲁迅是教材中的《阿Q正传》,之后持续阅读了《伤逝》等作品,在马来西亚对于鲁迅著作的学习也大有人在,“鲁迅的精神影响了很多东南亚的年轻人”。图片附件△大学生分享读鲁迅作品心得体会同学们热情洋溢的发言深深感动了在场的专家和社区居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俊认为,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和美国,都有关于鲁迅的读书会,同样是研究者与感兴趣的读者之间的交流。“中国的鲁迅文学作品进社区和国外的读书会一样,这其实是读书会进社区的一个全球现象。”图片附件△大学生漫步“鲁迅小道”大学生们还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原副馆长乐融的带领下,重走包括木刻讲习会社区会客厅、****·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书香会客厅等重要地标的“鲁迅**分钟生活圈”。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新民晚报社副总编辑阎小娴出席活动,并为社区居民、左联会址纪念馆、虹口区文史馆赠送图书。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