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复耕复种的“吴场实践”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春天,夹江县吴场镇到处一派农忙景象。在三洞桥社区,地里耕地机、插秧机、收割机来回穿梭,一垄垄成熟水稻抑或新栽水稻,为沃野增添新的收获与希望。在新合村,经过“非粮化”整治,此前种植茶叶等非粮食作物的***亩稻田,又重新种上“旱秧”,一片绿意盎然。
去年以来,吴场镇聚焦复耕后的土地种什么问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土地利用率。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良种良法促“良田”
要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提高粮食单产,而良种与良法便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两把钥匙。
*月**日,在新合村正在复耕种植水稻的***亩地块上,记者看到,与往常农户水田熙熙攘攘插秧忙的景象不同。眼前只有农户三三两两背着喷雾器播种。而播种的土壤也不是水田,而是普通的旱地。
为了提高产量、节省人工,从去年开始,吴场镇以种植大户为实施主体,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结合部分复耕后的土地干旱缺水的特点,试验推广了节水抗旱的优质粮食品种——“旱优****”。与以往的人工插秧不同,“旱秧”只需要农户通过喷雾器将种子“喷”到田里即可。
“我去年种了***亩‘旱秧’,算是全镇最早的。当时抱着试一下的心态。没想到效果还好,因为品种抗旱节省了不少灌溉工时。而且成品口感还好,去年批发价达到了*元/斤。”三洞桥社区种粮大户郭玉说。
除了推广“良种”外,为破解因劳动力紧缺导致的土地撂荒问题。吴场镇从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破题,通过扶植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集约化育秧、机械播种和插秧、无人机飞防等管理技术。目前,吴场镇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
高标准农田按下“快进键”
复耕后的土地谁来种?是粮食安全前提下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种粮效益就靠节本增效。改造出来的耕地,要规模连片、能排能灌、方便机械作业,才能解决谁来种的问题。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了必由之路。”吴场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陈琨说。
*月**日,在吴场镇三管村,记者看到种粮大户正组织将一辆辆载满有机肥的农用车直接开到田边,不再像以前那样要人工肩挑背扛到地里。
去年以来,吴场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恢复耕地***余亩。经提质改造后,农田在节约水、肥、药和增产提质等方面成效显著,农田质量变高,农业效益也大幅提升。同时高标准农田改造带来的基础设施提升,不但解决了农田排灌,也让生产方式从以前的肩挑背扛向现在的机械化、专业化方式转变,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耕种成本。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不仅提高了粮食亩产,现在种粮都是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方便得很。我自己都流转了六十几亩来种水稻。”三管村党委副书记余锡斌说。
“非粮化”土地又见稻花香
最美人间四月天!走进吴场镇丰收村,湛蓝天空下农户田间播种忙。眼前这***余亩稻田此前种植茶叶、果树等非粮食作物,经过“非粮化”整治后,将重现稻花香。
长期以来,“什么挣钱就种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大面积出现占用耕地种植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现象。
“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已成为吴场镇开展粮食安全工作必须要牵的‘牛鼻子’”。吴场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徐威说。
为此,吴场镇以低质低效经果地腾退为契机,大力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一方面针对低质低效经果地散、乱、小特点,吴场镇以党建网格为单位,由网格内的党员、预备党员组成督导组,建立台账、明确时限,督促指导低产低效果园、茶园有序腾退。另一反面引入大户流转土地种粮,解决腾退后的土地“种什么”问题。
截至目前,吴场镇腾退低质低效经果地***亩,用于种植水稻、油菜、大豆等农作物。
“按照今年下达的*.*万亩粮食生产目标,吴场镇将坚决完成全年粮食任务,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吴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伟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