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家门口就业让幸福触手可及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政策恩情不敢忘、不能忘,因病纳入脱贫户以来,四十多万的看病钱几乎都给补助了,后续的打井、接管道、盖棚各项政策帮扶,现在还给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元准时到账,做梦都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就业挣钱。”城川镇苏坝海子村脱贫户梁占清一边清洁卫生,一边感激地说道。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如今在城川镇主要干道、村庄重点通道等各重点场所,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除了以往的镇村两级干部,还有着一个忙碌的身影,身穿黄绿标识警示服装,手拿垃圾清理手夹、垃圾袋的“公岗保洁队”队员。“自从有了公益性岗位清洁员,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说起村里的人居环境,村民们都夸赞不绝。“大场子村是镇域脱贫户**户最多,聘用了符合条件的*户*人作为公益性岗位,并在重点要道、场所定岗设立责任片区,按照各级岗位管理办法,以村考核、群众评价的办法对岗位开展季度考核、日签到考勤,督促岗位公开透明、按时按点完成责任片区任务,切实带动困难人群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增收致富。”大场子村党支部书记石锦平介绍。据了解,城川镇现聘用公益性岗位**位,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多万元,惠及诸多符合条件的困难人群。按照自治区、市、旗各级关于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实行“谁用人、谁主管、谁负责”,采取镇村两级监督,实地监督、电话回访等方式,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统筹用好公益性“小岗位”,确保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动态和岗位调整,发挥公益性岗位最大的效益,带动更多的就业。稳岗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盯紧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人群,对现有的半劳力、弱劳力家庭中无法外出就业或无业可就的重点对象,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员、人岗匹配的原则,联合旗就业服务中心设立人居环境整治等公益性岗位,有效地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地推动各帮扶举措由“输血”到“造血”的本质性转变,真正地做到以公益性“小岗位”促进了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