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明万历十八年至今, 这条“母亲河”经历了这样的变迁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奎河,是徐州人心中的“母亲河”,***多年来滋养着彭城大地一方水土一方人。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曾经清澈的河流一度“生病了”,一些河段被“封盖”**年之久。几经疏浚治理,如今,一条水清、岸绿、景美的“新奎河”重新回到徐州人的身边。 多处废水入河奎河水曾“变味了” “奎河是明万历十八年开始修的,那时候徐州发大水,城里积水很多,水利学家潘季驯还有徐州当地主官就计划开凿奎河,奎河最早就是泄洪河,如果没有这条河,徐州百姓和城池就有危险。”奎河岸边,满头银发的李世明指着一幅黄铜浮雕,向往来游客讲述奎河***余年演变史。 奎河,曾是泄洪河,也是运粮河。不少徐州老人还记得晚上在奎山歇息过夜的粮船。“桅杆、船舱里点着灯,晃晃悠悠。船民上到奎山街里吃饭喝酒,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年前,李世明出生在奎河南岸。跟着母亲去河边淘菜,约着小伙伴在水里捉鱼,儿时的快乐记忆似乎都与奎河有关。**世纪**年代末,李世明在奎山小学教语文,同时兼任辅导员。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为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几乎每个周末,李世明都会领着学生沿着河岸走走看看,把奎河的历史、奎河对徐州建设所起的作用告诉孩子们。 一茬又一茬的孩子毕业了,李世明关于奎河历史沿革的文字、口述资料越积越多,成为奎河历史发展的“活字典”。然而,同时增多的,还有河面上的绿藻和漂浮物。 “奎河周围住满了居民,他们把生活废水直接冲泄到奎河里。此外,从城里到奎山,两岸的化工厂、开关厂、染布厂的废水也就近流到奎河里。慢慢地,奎河水就变味儿了,不能再用来灌溉了。”李世明回忆。 对于奎河的黑臭,****年刚刚大学毕业到徐州市水务局工作的韩莉也记忆犹新:“那时候刚来徐州,看到奎河还是挺吃惊的,水像是飘了一层油膜,两岸也比较乱。” ****年,黑臭的奎河已经成为徐州生态不能承受之痛,当地只好在污染最严重的八百米河面上加上了盖板。臭味,确实被暂时掩盖了。“河流需要见阳光,水生植物也需要阳光,加盖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要不进行系统治理的话,奎河水质会继续恶化下去。”韩莉说。 开盖治理,研发微型盾构机 ****年**月,徐州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韩莉被任命为奎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处副主任。在她看来,要还河于民,“伤口”必须开刀,奎河必须开盖。 ****年*月,封盖**年的混凝土盖板被一块块吊起,盖板下的河道终于重见天日。“伤口”已经揭开,但要截污纳管,根治污染,却困难重重。最大的难点是施工空间太小,两岸又全是主城区,常规的开挖不现实。 韩莉和同事们多方寻找良策。最终,地铁盾构给了他们灵感:为什么不能把盾构机用在污水管网的建设上?经过与施工单位、设备厂家的共同研发,两台直径仅为*.**米的微型盾构机诞生了。 “它不但是全国直径最小的盾构机,转弯半径也是最小的,因为奎河沿线有很多桥梁和居民楼,转弯太大了,就有可能拐到桥底下或转到居民楼底下。从综合效益来说,用盾构机也是节约资金的方式,因为不需要拆迁很多地方。”韩莉介绍。 ****年**月,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正式结束。再见奎河,李世明形容,犹如老友重逢,满眼欢喜。 紧邻奎河的回龙窝,是明清延续至今的传统民居集聚区,整治后的奎河融入了徐州历史文化元素,青砖黛瓦,小桥流水,让人梦回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 去年底,户步山—回龙窝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回龙窝街区项目经理张睿说,奎河综合治理功不可没:“奎河全部治理之后,在河的两岸做了很多陈设,包括讲述徐州历史的雕像、横跨奎河的状元桥等。将整个回龙窝、奎河到户部山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徐州文脉的延伸。” 又是一个春天,河道里的水更清澈了一些,两岸行道树的叶子又大了一圈,奎河的每一点变化都被李世明记下,写入文章中。他计划花两年时间,去走访奎河上的每一座桥,为自己,也为后人留下更完整的母亲河记忆。 信息来源:江苏生态环境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