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美好生活”的基本图景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实现社会成员高水准且不断升华的美好生活,构成社会发展的深层或高级标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域和尺度出发衡量社会发展,但最高的视域和尺度只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含客观物质保障,还包括主观感受,也就是对于各类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
生活富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加殷实的物质支撑。经济繁荣、百姓富裕、丰衣足食,一直是美好生活的基本图景。
在这样一幅美好生活的基本图景之下,文化繁荣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给养,社会公平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价值基座,生态优美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承载空间,公共服务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加细致的呵护。
“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在《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这本书中,以这句话结尾。对于老百姓来说,“生活过得好一点”,是钱包更鼓一点,是社会保障更完善一点,是老人养老更舒心一点,是孩子的教育更优质一点,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更丰富一点,是公共服务更细致一点……
因此,“美好生活”本质上是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结合,说到底,就是做好“万家灯火”背后的事儿,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朱秋霞)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zhenjiang/sdbd/******/*c**cbd*c*******b*b*dc**ae*****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