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一根秸秆串起产业链、生态链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育菇房内,松软的秸秆上长出一朵朵又白又胖的双孢菇;直播间中,菌渣做成的营养土一天能卖出**吨;农田里,在秸秆生产的有机肥滋养下,西瓜、蔬菜长势喜人……一根秸秆到底能够串起多长的产业链?徐州的答案一直在更新、优化。 通过“秸秆高效还田及收储用一体多元化利用模式”,徐州采取高留茬秸秆还田技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并培育多元利用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做长“产业链条” 走进位于睢宁县官山镇的******厂房,恒温恒湿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麻利地采摘,大片洁白可爱的双孢菇散出鲜香的气味。 “这是无污染的有机菌菇,能够直接食用。”官山镇人大主席杜健介绍说,双孢菇下面铺的是秸秆和草炭土,一周多的时间就能成熟,种植一次可以连采三茬,每次种植都需要重新更换秸秆和草炭土,一年能够“吃”掉秸秆*万吨。全厂共建有*栋菇房,每栋菇房一天产量能达到**吨,全部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打开官山镇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总体架构图,除“秸秆—基料—食用菌栽培—菌渣—有机肥生产—种植业”这一循环经济模式外,还涉及**多个产业,从秸秆—饲料—养殖业到清洁能源、林业、有机农业,再到肉制品、羽绒、鲜奶等深加工项目,实现路径清晰明了。 在徐州,一根秸秆后面串起了N条产业链。 睢宁县姚集镇,种植鹿茸菇的江苏******每天能“吃”秸秆***吨至***吨,产菇***吨。然而每月***万—***万元的电费,也让公司生产成本偏高。去年在姚集镇政府的帮助下,该公司利用新建厂房建筑屋面安装了**MW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万度,节约标煤*万多吨,每年节省电费***万元。菌菇种植产生的菌渣则用来做燃料制作蒸汽,提供清洁能源。从秸秆到菌菇,“种出”了新动能,也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多肉种植、稻虾共生、生物质发电……秸秆链起的产业,还有更多种可能。 做优“生态账本” “依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我们实现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部秸秆露天焚烧卫星遥感连续十三年‘零火点’,睢宁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以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睢宁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秸秆还田和肥料化利用,按照*吨秸秆的养分含量相当于**—**公斤化肥计算,可减少化肥用量约*.**万吨;*吨秸秆能源化利用可替代*.*吨标煤计算,可减少标煤使用量约**万吨;*吨秸秆饲料化利用可替代*.**吨粮食计算,可替代粮食*万吨。睢宁县秸秆收储利用实现销售收入约*.*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人,从而带动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效。 作为农业大市,徐州****年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万吨,以小麦、玉米、水稻秸秆为主,其中小麦秸秆为***.**万吨,以邳州市和睢宁县秸秆产生量最大。 在“秸秆高效还田及收储用一体多元化利用模式”实施过程中,徐州市不断创新市场模式,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已经探索了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种利用路径,形成成熟稳定的多元化市场模式,并获得发明专利**个,实用新型专利**个。 在燃料化方面,为突破农村沼气事业发展面临的低温瓶颈,徐州市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多年研发试验,形成太阳能沼气集中供气技术为代表的“马庄模式”。其核心技术成果获江苏省、淮海经济区科技进步奖各*项,获国家发明专利*项,并作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农村能源典型技术模式”之一向全国推介。 “秸”尽所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年徐州秸秆利用量达***.**万吨,综合利用率达**.**%。秸秆收储运体系已覆盖徐州市全部涉农镇(街道办事处)。有效压降秸秆焚烧的发生,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因秸秆抛河造成的水体污染现象基本消失,蓝天碧水给群众带来了满满幸福感。 供稿:市环保宣教中心 作者:吴云 程凯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