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守正创新 奉献气象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胡德云:敲开气象数字化大门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因为在基层基础业务工作中,遇到了影响业务质量、浪费人力的关卡问题,所以我就想尽办法去解决它。气象工作,一方面要有钻研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要把工作当为一份事业来做,要去努力想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几十年来,胡德云对工作的钻研和对事业的热情从未消减。****年*月**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胡德云(右一)在杭州奥体中心外架设现场气象监测仪器。 图/文 岳毅 把人工从月报表抄写中解放出来 ****年参加工作的胡德云,历经了气象观测靠手工抄录、算盘、计算器来维持大部分气象业务的时代。 **世纪**年代之前,气象观测主要靠笔、纸、电报机“老三样”。“那时,高空气象探测需要靠听摩尔斯电码、手工记录、计算器统计,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如果不小心抄错几个数字,就需要从头再来。” 在测报岗位工作*年后,****年,胡德云到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系进行深造。 毕业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正赶上探空业务用PC****计算器代替部分手工计算处理数据时期,杭州市气象局也开始尝试使用微型计算机解决气象业务中的计算问题,胡德云开始潜心钻研。 一开始,他把主要目标定在把探空员从繁重的月报表抄录、统计劳动中解放出来。需要解决的还不仅仅是数据存储,还需要解决计算器到微机的数据通信传输问题。但当时全局仅有两台微机,胡德云都是在晚上别人空下来的时候,才有操作微机的机会。他花了很多时间研制出月报表数据压缩存储算法,把月报表资料都存储在只有几十K内存的PC****计算器内。 经过一年的研究开发,****年,在杭州探空站,人工终于可以从繁重的月报表抄写中解放出来,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月报表,不管是正确率还是时效性,都有巨大的进步。 推动探空业务自动化 解决完月报表的自动生成问题后,胡德云开始研究如何把人从繁杂重复的探空手抄记录里解放出来。为了让工作更高效,胡德云开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摩尔斯电码信号读取下来,通过识别信号脉冲的宽窄,解决它的翻译问题。 “我们做这个系统的时候,刚起步的windows操作系统也只有英文版,报表里的中文不能直接生成,所以汉字处理都要靠人工编程来完成,通过点阵来打印汉字。”在胡德云带领团队的努力之下,****年起,杭州已经可以自动读取探空的摩尔斯电码,再自动翻译处理成气象数据。 成果一经推出即广受好评,次年开始全国试验推广,****年基本上实现全国应用。自此,从探空自动化,到月报表自动生成,全国探空上了一个台阶。 提高自动气象站精确度 解决完一个难点,又遇到另外一个问题。 ****年开始,杭州建设省内第一批区域自动站。当时,区域自动站的数据传输靠拉一根电话线,不仅传输频率低,同时由于电话线路暴露在外,故障率还很高。“我们开始自己研究做电路板,自己编程,尝试用手机短信方式来传输区域自动站数据。”胡德云介绍。尝试短信方式后,数据传输频率从以前的每小时一次,提高到**分钟一次。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手机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胡德云也抓住这个机遇,把气象自动站再次升级。****年,经过半年的试验调试,杭州市气象局数据传输载体从短信转成手机,数据传输业务发展成在线监控,传输频率也提高到*分钟一次,推动气象数据传输行业的整体发展。 “杭州区域自动站建得比较早,也在一步一步提高建站密度,所以我们更早地获得了整个地区的实时气象数据。”****年,得益于杭州区域自动气象站在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杭州市国土局主动合作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项目,新建了***个自动气象站,进一步推动杭州网格化计算和点对点短信预警等业务。 解决一个又一个小难题 ****年开始,在数据采集传输已经步入正轨以后,胡德云换了新的赛道,把目标放在预警发布上。 “那时候数字电视已经是市场主流,我们的预警信号只能在本地频道上发布,但是家家户户都在看各种频道,关注杭州本地台的不多,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全频道发布业务,不管你在看哪个台,都能够看到我们发布的预警信号。”****年,杭州实现数字电视气象预警信号全频道发布,****年,实现手机用户分区全网发布。 它不是什么宏大的建设项目,却切切实实地解决了一个大家生活中的小难题。 几十年如一日,胡德云一直都坚守着攻坚克难的精神。****年,在杭州亚运气象中心的显示平台上,通过胡德云开发的全天空拼图云观测智能项目,可以实时观测到弱降水或者没有降水时的云况,与雷达拼图互为补充,服务于整个杭州亚运会赛事保障。 “卫星云图能够看到的是云顶的一些状况,而亚运服务的要求是非常精细化,实时看到整体状况非常重要。”作为亚运现场保障服务组的成员之一,有了自己开发的项目,胡德云觉得在保障的时候,心里更有底了。就像**年前,他决心把手抄月报表升级为自动生成,解放出大家的劳动力一样。(作者:岳毅?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