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稻田养蛙” 稳粮又增收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乡镇动态“稻田养蛙”作为一种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以稻养蛙、以蛙护稻、稻蛙共生”,既稳定了粮食产量,又让群众有了更多的收入。如今,这种“稻田蛙”也“跳”进了沙湾。“张嬢嬢,饲料一定要撒均匀哦!”“李大叔,这几块田里的食台争取今天铺完!”……今天一大早,沙湾区葫芦镇梁村“稻蛙”养殖基地负责人熊建民就忙碌了起来。他在一块块由丝网隔成的“稻蛙”田里来回奔波,指导工人们给青蛙喂食、清理杂草、开辟新田,为青蛙生长和水稻移栽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稻蛙”田里,一只只刚刚从蝌蚪变成的小青蛙正活蹦乱跳,“呱呱呱”的蛙叫声此起彼伏。
“基地‘稻蛙’田的总面积为***亩,其中有**亩已经放苗,剩下的也将在今年内陆续放苗。”熊建民说,基地养殖的青蛙叫黑斑蛙,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是当前四川养殖规模最大的食用青蛙品种,不仅产业链完整,并且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年*月,国家全面放开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等青蛙品种的人工养殖以及销售、食用,这也让一直在外打拼的熊建民看到了人工养殖青蛙的好“钱”景。经过几年的考察学习和资金积累,****年**月,熊建民回到了家乡沙湾,在梁村流转了***亩土地,采用“稻+蛙”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进行黑斑蛙养殖和水稻种植。
熊建民介绍,让水稻和黑斑蛙共生,一方面,可以利用黑斑蛙捕食害虫的习性,减少水稻农药用量,保障水稻质量稳定,同时黑斑蛙的排泄物还能作为有机肥料,提高水稻产量。另一方面,随着水稻生长而产生的遮阴效果,也能为黑斑蛙提供更佳的栖息场所。据了解,今年基地共投放蝌蚪***万尾,成蛙亩产量约****斤,第一批成蛙将在今年*月上市销售。目前,基地已经与自贡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经销商签订了订单,所有成蛙已经销售一空,预计产值可达***万元以上。下一步,基地将继续扩大“稻蛙”田规模,并在吸引当地村民来基地务工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尝试“稻蛙”养殖,为大家提供又一条增收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