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病虫情报第4期—切实加强柑橘黄龙病预防工作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柑橘黄龙病,又称为柑橘黄梢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黄龙病一旦传入果园,往往导致果树死亡,给果农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切实加强柑橘黄龙病的预防工作,对于保障柑橘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黄龙病的症状与危害柑橘黄龙病主要通过带病苗木和木虱传播。感病后,田间叶片表现有斑驳状黄化型、均匀黄化型和缺素状黄化型*种症状,果实出现畸形、发育不全、“红鼻子果”等症状,品质严重下降。病树往往逐年减产,直至整株死亡。黄龙病的危害不仅限于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整个柑橘(脐橙)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二、预防黄龙病的措施*、选用无病苗木购买柑橘(脐橙)苗木时,应选择来自无病区的健康苗木,避免从病区引进带病苗木。同时,加强苗木检疫,确保苗木无黄龙病病原。*、加强果园管理果园内应保持清洁,及时清除枯枝败叶和病树,减少病原的传播。合理施肥、浇水,提高树体抵抗力。对于发现的疑似病树,应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防止病害扩散。*、防治木虱木虱是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果园内应定期巡查,发现木虱及时喷药防治。同时,加强果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减少木虱的栖息场所。柑橘木虱防治适期一般为春、夏、秋梢萌发*-*公分左右时,分别在*月中下旬、*月中下旬和*月下旬和*月上旬左右(具体时间因气温和品种会有差异)。柑橘(脐橙)在采果后至来年春季萌芽前的冬季清园期,也是柑橘木虱的防治适期。春梢期宜使用氟吡呋喃酮、虱螨脲、吡丙醚、噻虫嗪·虱螨脲、螺虫乙酯·吡丙醚等杀灭越冬木虱成虫,控制若虫和卵,压低全年虫口基数。夏梢期宜使用氟吡呋喃酮、高氯·吡丙醚、螺虫乙酯·噻虫嗪、联苯·螺虫乙酯等持续控制虫口密度。秋梢期:宜使用噻虫嗪·虱螨脲、阿维·螺虫乙酯等结合防治柑橘蚜虫、潜叶蛾等其他虫害,保护秋梢。冬季清园:使用石硫合剂、矿物油进行清园。除开以上几个主治时期的集中防控外,在其它时期可在施药防治其它病虫害的同时,添加内吸型防治刺吸式口器的药剂: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烯啶·吡蚜酮、吡蚜酮·噻虫胺等进行兼治,以达到持续压低虫量的效果。三、建立疫情监测体系建立黄龙病疫情监测体系,定期对果园进行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对于发现的疫情点,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注意事项:*、认真学习贯彻《农药管理条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注意药剂轮换,做好科学安全用药。*、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保持农田环境清洁,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