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据要素×气象服务典型案例⑨“温度指数+天气衍生品”赋能产业发展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至****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多地遭遇寒潮冻雨天气。湖北春茶受天气影响,产量减损。  把茶农的忧心事当作气象为农服务的挂心事。****年**月,我国首个“寒潮指数农业保险+天气衍生品”在湖北推出。“平均气温低于*℃,触发寒潮指数保险赔付条件,有效弥补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受保茶农查理斯说。这是“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模式赋能茶产业发展的应用案例之一。  创新:气象数据支撑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巨灾保险等手段,规避台风、极端暴雨等巨灾风险。然而,除了极端天气,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细微变化也会影响农业种植、能源使用等。尤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等天气会影响农业产量,天气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由此,“气象+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  中央气象台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推进“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应用,试点案例获多家参与主体认可。  ****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联合开展天气指数的研发工作,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归纳分析了我国**亿条气象大数据。****年,双方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  该温度指数基于中央气象台权威气象数据研制,涵盖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个基准城市,包括日平均温度指数(DAT)、月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制热指数(HDD)和制冷指数(CDD)等。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是玉米、小麦重要产区,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是大豆和玉米主要产区,相关温度指数可以较为有效地表征大豆和玉米等作物生长气温情况。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度指数可量化一段时间内温度对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累积影响,成为预测作物产量、价格和产值的重要参考。中央气象台-大商所天气系列指数 中央气象台供图  突破:天气衍生品赋能产业发展  “天气衍生品是一种为非灾难性天气风险设计的金融创新工具,国际经验已证明其可为各天气风险主体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帮助个体,例如农民,规避由非灾难性天气的异常事件造成的损失。此外,天气衍生品是一种积极主动型的天气风险管理策略,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新的交易品种,丰富了投资渠道。”中央气象台预报系统实验室副主任赵瑞说。  面对高温,水产养殖业亟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空调企业也希望规避凉夏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因此,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将承接的风险再转移给空调销售企业,实现了逐层风险转移的闭环,这可以弥补实体市场的收益或利润损失。  ****年*月,广东国寿财险推出“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通过设置赔款触发值,即一旦某日气温超过赔款触发值,养殖户即可获得赔款。该保险与传统水产养殖保险相比,触发条件更简单,理赔更方便。  除农业领域外,天气指数的服务对象还涵盖了能源、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将天气风险在不同的实体企业之间进行对冲和转移,不仅满足风险规避者的需求,也满足风险喜好者的需求。”中央气象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高级工程师齐丹说。  ****年**月,广东“售电企业寒潮指数衍生品”场外交易案例落******作为产品买方,当出现低温寒潮时可行权获得行权收益,规避了因寒潮导致的电力供应波动而带来的损失,提升了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温度指数衍生品则可以帮助电力能源企业更加灵活地对冲电力现货价格波动,提供更全面立体、可持续的天气风险保障。”******总经理蒋江说。中央气象台-大商所天气系列指数 中央气象台供图  期待:数据要素升级  我国地形和气候复杂,粮食和经济作物、水产养殖规模大,且生产较为分散,涉农主体对温度指数衍生品需求旺盛。能源等产业生产同样深受温度变化影响,也需要精细化的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天气衍生品处于研发阶段,期货合约并未上市,天气指数保险市场规模仍然较小,难以大规模推广。另外,农业天气指数保险赔付率高,相关再保险渠道少且成本高,缺乏其他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保险公司承保压力较大。  “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的试点案例填补了“保险+期货”模式中价格风险外的产量风险转移机制空白,为“保险+期货”业务增加了新内涵、新动力。  未来,中央气象台与大商所将从数据要素升级、核心技术发展、气象服务系统优化等入手,通过天气衍生品在场外的广泛应用,推动场内标准化合约产品的上市进程,进而逐步完善我国气象金融服务工具体系。(作者:徐嫩羽?责任编辑:张林)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