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我县在全省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分享经验做法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河南省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三门峡市召开。博爱县在会上分享了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的经验做法。近年来,博爱县在省、市党委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科学规划、多元投入、精准施策,种植苗木**万株,完成矿山环境整治****公顷,矿山整治取得初步效果,探索出了“生态修复+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新模式,多次被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年半架山项目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一、高位推动强化统筹,把机制建起来。一是领导重视。把矿山生态整治作为县长工程,建立书记督导、县长主抓、定期研判、台账管理工作机制。二是科学规划。科学编制矿山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采摘,努力建设“山水相依、绿树掩映、果树飘香”的现代生态农业景观,确保工程治理效果。三是精心组织。积极申报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试点工程,多方筹措资金****万元,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施策,建立推进台账、问题台账、督导台账,统筹协调、细化分工、倒排工期,推进工作高效落实。二、靠前发力量身定制,把产业引进来。一是广泛征集民意。组织专家深入调研,结合矿山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乡村产业振兴融入项目建设。二是坚持因地施策。引导干部群众算清“生态账”、念好“山字经”、唱响“致富曲”,在*个矿山环境整治项目区种植果树*万株、侧柏等绿化树木**余万株,为乡村旅游采摘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深入总结推广。将“集体充分参与,村民共同受益”的模式运用到违法土地整改、图斑整治、乡村旅游发展等领域,实施项目**个,不仅整治了矿山,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而且增强了旅游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年一季度,博爱县接待游客达到***.*万人次,增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元,增长***%。其中西张赶村通过土地违法整治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成为“竹林水乡网红村”,一天四次荣登央视。三、坚持共建共享理念,让群众融进来。一是群众自发参与。在建设过程中,矿山治理区内的**个村党支部、上万名党员群众自发上山,出义务工,积极投身项目建设,先后覆土**万立方米。二是扶贫济困。果树种植后,村集体设置果树修整等就业岗位,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余人开展后期管护,增加了群众收入,增强了集体意识。三是精准施策。将矿山整治与乡村旅游结合,积极发展林果深加工产业,谋划建设“采山上果、住石头洞、吃大锅菜”的微旅游区域,促进了项目效益持续提升。经过几年的发展,集种植、采摘、贮存、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提高****元。如今的半架山已成为博爱及周边地区的“网红打卡地”,生态果品、道地红薯一箱难求。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