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江西全南:用好衔接资金 做强特色产业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走进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蔬菜种植基地,农户们正紧张忙碌着。“我们加工厂每天出菜量超*吨,刚发了一趟是送往深圳的,全程冷藏车运送。这些高品质的有机蔬菜,在大湾区能卖出每公斤**元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几倍。”蔬菜基地加工厂主管陈晓龙说。
作为江西省重要的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近些年来,全南县坚持把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衔接资金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融合,通过做活产业项目、激活利益产出、盘活分配机制,逐步形成有机蔬菜、肉鸽畜禽、特色水产三大特色产业,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衔接资金,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严把关口?做活产业项目
“通过实施二期项目,我们村集体经济收益稳定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衔接资金投入的*%。”日前,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评审会上,金苒鸽产业科技园二期屠宰加工项目成功入库,中寨乡党委书记黄贵敏难掩激动。
得益于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扶持,中寨乡通过资产入股、村企共建的方式,建成金苒鸽园养殖基地,链接全乡*个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余户,每年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万元以上。
为提升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衔接资金使用效能,全南县建立项目入库评审制度,按照“村级申报—乡镇统筹—部门审核—县级审定”程序,在县级项目评审会上,逐一论证项目的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不明确、没有链接村集体经济的产业项目,实施“红牌”否决,全力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衔接效果精准。同时,把入选的产业项目登记确权给所在村集体,确保产权明晰。如今,全南县整合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衔接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亿元,实施***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多万元。
创新模式?激活利益产出
这两年,全南“小溪泉”瓶装水、桶装水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一瓶水,如何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国企联村”模式给出了答案。利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衔接资金,全南县在桃江源头投产吉山小溪泉山泉水,由市政集团经营管理,每年为大吉山镇小溪村村集体经济增收**万余元。
做强项目引擎,助推村集体经济加速跑。全南县以村集体为基本单位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探索推行“国企链接”“保底收益+入股分红”“资产外租”利益链接模式,提升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效益。
推行“国有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农户”模式从事产业运营,构建“国企联村”利益链接模式,引导县属国企从梳理的**个“国企联村”项目库中选择结对帮扶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资金入股、担保贷款等方式与村集体组建经济实体。依托“保底收益+入股分红”模式,将衔接资金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入股,每年除了获取保底收益外,还按照不低于投入资金总额*%的标准获取超产或超额收益分红。创新“资产外租”链接模式,将衔接资金用于建设产业大棚、冷库等基础设施,租借费用列入村集体经济收入,链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目前,全南县*家县属国企实施结对共建项目*个,助力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万元以上。
强化联结?盘活分配机制
“地块建停车场效益太低,不如建厂房引客商,做长久生意。”近日,村集体经济发展弱村城厢镇上山村,借鉴帮带强村城厢镇樟树村的发展思路,引入耳麦生产企业,合作不日敲定。
今年,上山村除了从帮带村获得*万元肉鸽养殖项目分红,还能增加*万余元租金,全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万元。这是全南县依托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衔接资金,有效破解边缘村、资源薄弱村村集体发展思路少、产业发展难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衔接资金要用到村集体发展“刀刃”上。为此,全南县出台《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收益分配使用指导意见》,实行“***”分配机制,每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收益按“乡镇提留**%,项目所在村自留**%,留存**%给村集体经济弱村”的原则分配。同时,将项目收益纳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管理,“村财镇管一账户、收入支出两条线”,在受益村自主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基础上进行公开公示,明确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公共服务设施及公益性岗位,乡风文明评选奖励、奖教助学和扩大再生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