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三部门联合发布产业转型升级战线重点举措和阶段性成果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聚力“九条战线”“九大战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分别就锦州市“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在产业转型升级战线奋力攻坚”的重点举措和阶段性成果进行联合发布。
市工信局抓好量质双升,提升发展能级。围绕石化及精细化工、冶金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主导产业,建立“*****”工业倍增体系,通过存量支撑与增量拉动,加快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项目为王、谋划为先、招商为要、服务为本、落地为大”发展理念,成功引进唐山凯荣集团锦州生产基地、国机集团锦州零碳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推动构建具有锦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集群建设,凝聚发展动力。聚焦全省*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个重点产业集群,结合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建设具备锦州特色的产业集群体系。加强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依托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占有率大的创新产品,拉动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通过打造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工业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迸发创新活力。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要素支持。截至目前,我市成功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个,省级数字化车间**个,省级智能工厂*家。
坚持绿色低碳,锻造竞争优势。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强梯度培育,打造优质企业。构建以单项冠军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创新型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推进助企纾困,解决融资难题。制定《锦州市“万人进万企”专项行动惠企政策推送工作方案》,围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金融等**个领域,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出台的现行有效的惠企政策***条。
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要求和“******”发展战略,全面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体系,有效推进锦州农业强市和食品产业大市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加快编制《锦州市食品产业大市发展规划》《锦州市肉鸡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定位,加快推进黑山庞河做强做优畜牧加工、预制菜产业;北镇沟帮子做强做优禽类、果蔬加工和化肥产业;凌海大有突出海洋和外贸特色,做强做优海参、出口菜、腌渍菜加工产业;义县七里河健康食品产业园,做优做强花生、牛奶、禽类深加工产业。
推进项目建设。抓存量倍增,强化重点项目支撑,抓好新上(改扩建)***万以上项目建设。实施农产品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倍增行动,力争达到省考核增速目标的两倍。抓增量突破,实施“双招双引”行动,市级举办锦州农文旅体商推介会和赴杭州召开锦州食品产业招商推介会。以黑山“白牛节”、北镇“梨花节”、凌海海参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义县国际花生年会等为契机,搭建对接平台“请进来”开展主题招商活动。
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粮油、畜禽、果蔬、水产品四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粮油产业重点推进食品加工和酒类加工;畜禽产业深挖猪产品和预制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加快扩大白羽肉鸡和牛羊产业规模;果蔬产业开拓果品加工产业品类,扩大腌渍菜产业规模;水产品产业重点发展海参精深加工和水产品预制菜两大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加工政策扶持,依托锦州域内外科研院所(校)科研团队,大力开展各类食品加工、装备制造、食品检测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交流合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市商务局按照全市“******”发展战略和“*****”企业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我市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动开发区发展,出台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标我市重点发展的**个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差异化开发区(园区)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集聚,推动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争创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在****年准备工作基础上,****年,七里河、汤河子开发区争取所辖相关产业园区被省商务厅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服务体系。明确了年度工作目标、制定了落实“*****”规划和时间表、鱼骨图,月调度全市开发区(园区)推进情况。建立了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了“管委会+公司”等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发区(园区)强力招商上项目,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园区“十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现阶段园区配套设施基本上满足项目落位要求。“标准地+承诺制”供应模式正在持续推进,各开发区(园区)积极建立“*+N”指标区域评估、“*+X”控制性指标体系。省级经济开发区均已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各开发区均已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有效盘活园区闲置资产,全面提升承载力竞争力。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破解难题,提高园区空间承载力。各开发区(园区)成立了开发区“闲置土地厂房利用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排查形成了盘活存量资产台账,制定了盘活方案。抓住关键重点,对闲置厂房和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企一策”“一地一策”精准盘活,严控新增闲置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