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从一“禾”联动看片区共绘“致富图”,中国县域经济报关注仙游钟山镇跨村联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仙游报道*月**日讯(记者黄长秋 通讯员郑志忠)钟山镇地处福建省仙游县北部山区,镇域内地势较为平坦,一季水稻产业成为钟山的一大特色产业。这片山区盆地,彰显着仙游县大力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的坚定决心。钟山稻田 (张力 摄)“夏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立夏以来,钟山农民撸起袖子、挽起裤腿,一手拿着秧苗捆子,一手快速分秧、插秧。“庄稼人”在体验传统插秧快乐的同时,也随处可见驾驶着高速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的情景。预计截至*月底,片区内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亩,比****年夏种****亩增长率达**.*%。钟山镇平均海拔***米,素有“山中小平原”之称,是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生态农业重镇。水稻是该镇特色产业,“钟山米”香甜可口,得到消费者青睐。如何进一步做强品牌,高质量发展水稻产业?按照仙游县委点题,钟山镇争做领题、破题排头兵。今年来,钟山镇以水稻产业为纽带,联合周边产业相同的朗桥、南兴、东溪、鸣和、湖亭等*个村,党支部联手成立“钟米”片区党委,区域面积约**.*平方公里,水稻种植总面积约****亩,户籍人口近****人,约占全镇人口的**.*%,片区内村村地域交互、产业交集、人脉交融。“推行‘一区一禾’,构建产业发展‘核动力’;推行‘四位一体’,构建多方共赢‘驱动力’;推行‘五同五优’,提升产业振兴‘竞争力’。”钟山镇党委书记黄龙锋介绍,“钟米”片区党委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一季稻这一“禾”心,在充分座谈、调研走访之后研究出台《钟米片区“跨村联建”模式实施方案》,探索鸣和村以土地资源入股、南兴村以农业管理人才资源入股(村集体出资**万元建设大米加工厂)、东溪和朗桥以优质水稻资源入股“三资入股”。强化组织保障推行“四不变”运转模式,既村级行政区划不变、村干部配置人数不变、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为前提,规范组织运行管理。将跨村联建涉及到的统一钟米品种、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品牌定位、统一营销推广等“四统一”实施步骤,细化分工落实到每一位镇党政班子成员身上,定人定时完成推进。于是,钟山镇通过对市场调研,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建立党委、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四位一体”有效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由片区党委牵头成立******,联合供销社、村级合作社筹措资金***万元投资建设钟米加工厂,完成米产品SC认证等软硬件服务;由供销社提供优质水稻种子、肥料及销售渠道;由各村合作社完成稻米种植品种筛选并统一推广种植“野香优***”“两优****两种品种”;由信用社为种植大户提供农业资金信用贷款绿色通道。通过资源联动,解决钟米品种一直难以统一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米产品质量,也有效解决种植大户资金缺乏问题和农户就业问题,促使共同体内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钟山镇在实行钟米产业同管理、同规划、同品牌、同包装、同销售的“五同”服务模式的同时,推行“五优联动”,即由片区党委牵头,在土地统一流转的基础上建立****亩“优质生态大米生产基地”;联合供销社、信用社及各村支部书记齐上阵,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展支部书记直播卖米的“优购”活动;同时规范化打造特色大米“优储”统一包装及“优加工”的一站式服务;积极组织参与全市农民丰收节活动,组织销售团队开展线下“优惠直销”活动,让丰收节上“年年有钟米”。钟米片区党委成立运营半年以来,镇里共带动*个联建村***余户农户就业,增加联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共计**万元。今年以来,片区党委在仙游县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下,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新增流转耕地****多亩,钟米片区内土地流转率超**%,基本实现土地集中管理,为统一钟米品种打下坚实基础。为此,钟山镇今年策划和美乡村示范区项目,计划投资***万元,依托南兴村、朗桥村、东溪村、鸣和村、湖亭村*个村跨村联建,结合建设南兴村史、乡贤文化中心以及乡村写生创作中心,建设钟山大米品牌中心、“乡愁工程”文化中心,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目前这个项目按序时推进,一季度‘南兴村史乡贤馆’等部分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其余工程正在报批、设计前期工作。”黄龙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