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木城乡?:边境幸福村的别样幸福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老满坡村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在民族团结、兴边富民、军地共建、守土固边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边境村展现出了别样幸福。“石榴籽”厚植民族团结情老满坡村坚持把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依托国门宣讲团、双语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在火把节、阔时节、“二月八”等传统节庆上,开展木城独具特色的“上刀杆”“下火海”“土巴拉乐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促进全村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按照全面补齐发展短板的思路,广泛征求各族群众的意见建议,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共同规划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个,总投资****万元,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实现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G网络和光纤宽带全覆盖,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文化器械自然村覆盖率均达***%,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为构建互嵌式发展环境打下了基础保障,不断增加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老满坡村各族群众做信仰如磐的石榴籽。“五个一”共建党群连心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老满坡村不断探索创新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践行“五步工作法”有效推动党员挂牌包联群众,通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党员群众共建美丽家园的生动局面。通过全面开展“串一回门子”、讲一点政策、问一下民意、促一项工作、办一件小事的“五个一”行动,坚持组织所要、党员所能、群众所需原则,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走深走实。通过开好基层组织“火车头”、架起党员群众“连心桥”、建强志愿服务“先锋队”,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自我学习、自我革新、自我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党员联系中有信任感和归属感,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兵阿妈”赓续军地鱼水情探索建立军地共建合作新模式,以军地融合为抓手,不断创新党建载体、优化党建资源、整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有温度、有能量、有情怀的军地党员群众活动圈。积极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学党史、守边关”军地联谊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共建活动,组织军民共同参与巡边、巡山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在推进军地融合共建中,形成了以党的二十大代表、木城乡老满坡村党总支书记郭玉琴为主心骨的“兵阿妈”志愿团队,让远离家乡的“兵孩子”感受到来自第二故乡“母亲”的关爱,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驻地部队和军人家属的心田,让民族团结和军民共建有效衔接。“兵儿子”与“兵阿妈”的双向奔赴,推动军地共建走深走实,展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之情。同时,深入推进“军警地共建”,与抵边警务室、驻地解放军边防连联合巡逻、情报互通等机制,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及时化解边境地区各种隐患,严密防范和有效打击应对各种渗透破坏、违法犯罪等活动,全力建成边境管控“铜墙铁壁”。“三个新”结出治理幸福果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防控现代化、边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任务,在边境一线构筑起“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的边境防控“铜墙铁壁”。创新“网格化”管理,建立“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网格长助理+群众自治组织”的五级网格化治理体系,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收集、隐患排查、纠纷调处等工作,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标准化”服务,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标准流程,实施乡、村、组三级基层组织自下而上开展三次以上调解的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不断畅通和规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创新“现代化”治理,持续推进边境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雪亮工程”建设,在入村主干道、门前巷道安装摄像头***个,在国境线上安装摄像头***个,建设物理阻拦设施*.*千米,构建了边境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新格局,帮助各族群众依法维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各族群众生活安宁。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info/****/*******.htm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