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安全网越来越密 安全感越来越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新浜镇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现代化城乡治理新样板“当时也没管那么多,看到老人掉河里了,就想着赶紧把她救上来。”去年**月*日早晨,新浜镇香塘村村民秦军在其他村民的配合下,跳入河中救起了落水的同村村民费四英。不久前,他获得“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
在新浜镇,还有不少“秦军”。****年以来,全镇共有**人获得松江区以及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至****年,新浜镇连续三年在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全区前列,****年更是位居全市前列。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社会治安状况和群众安居乐业与否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新浜镇坚持大安全理念不动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织密安全网,建设平安乡村,着力打造现代化城乡治理新样板。民风建设有一手 自治模式屡上新
“昨天我去献血得了*分。”“上周我参加普法活动拿到*分。”“下个月我当志愿者估计可以加分。”
“今天你积分了吗”正成为新浜群众茶余饭后的“口头禅”。****年起,新浜镇居民家庭积分制管理系统在全镇试行,通过负面清单、加分清单和一票否决清单,对辖区居民进行积分管理。居民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查看个人积分情况,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奖品。“我们超市里有洗衣液、食用油、肥皂等,都能用积分来换。”新浜镇鲁星村党总支副书记杜仁鸣介绍,“村民们都挺喜欢的,因为都是比较实用的生活用品。”如此一来,无形的善举良俗被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村民的自治热情不断被激发,乡风文明得到了有效提升。
打造文明村镇有赖于个体的全方位进步,也离不开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年*月,新浜镇与镇域内近***家商铺的负责人和业主签订了《沿街商铺自治公约》。*个月后,商铺自治联盟应运而生。“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巡查商铺,帮大家进行垃圾分类、收拾占道桌凳等。”商铺自治联盟副会长徐峰告诉记者,引导商家从被动配合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商家的团体意识得到了加强,长期以来的跨门经营、违法占道、噪声扰民等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值得称道的是,此项工作探索先后被上观新闻、东方网、《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实施*周年专题报道中全市唯一一个镇级案例予以刊登。
乡贤文化是扎根家乡的母土文化,乡贤的嘉言懿行载于史册,流传于民间,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在新浜镇,乡贤们发挥“能说土话、能办实事”的优势,总能春风化雨般化解村里的矛盾。南杨村村民吴建东帮忙解决过村里不少问题,如路灯故障、房屋破损、路面坑洼等,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民间村长”。****年*月,新浜镇评选出**位乡贤和**位提名乡贤。此外,新浜村、南杨村、黄家埭村还成立了“乡贤工作室”,在固定时间段接待群众,帮忙解决问题、协调矛盾纠纷,吴建东便是其中一员。平安建设频出招 村镇安全有保障
在新浜镇文化村,村民也能享受与城市社区居民一样的小区管理模式。作为新浜镇率先实行“村庄小区化村民自治共管运行模式”的村庄,文化村在进村主要路口建门岗、设道闸、装照明、安公共视频,引导村民参与村庄日常管理,实现了进村“人过留脸、车过留牌、物过留影、机过留号”。数据显示,****年全镇推广村庄小区化管理以来,***报警和刑事发案率下降**%,乡村矛盾纠纷减少**%,信访和*****投诉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减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犬的村民越来越多,犬扰民、犬伤人、犬排泄等引发的投诉和纠纷也逐年上升。基于此,新浜镇探索出一条“治犬护村”的新路子,采取“小型宠物犬规范养、无主流浪犬收容养、农家中型以上散养犬利用养”的方式加强犬类管理。同时,为了弥补农村地区技防设施的短板,新浜镇充分利用犬类的警惕性、忠诚度、陪伴性等特点,将农家中型以上的散养犬纳入群防群治和平安建设中。“我家‘毛毛’警惕性很高,今年已经发现了两次偷鸡鸭和蔬菜的事。”村民俞红英告诉记者。据统计,自****年试行“治犬护村”工作以来,同比****年,当地犬类投诉及纠纷量减少了七成。
变“被动警务”为“主动勤务”,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为打通基层警务治理“最后一百米”,新浜镇通过实行民警挂职任“村官”工作机制,实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基本上实现了“情况在基层掌握、问题在基层解决、矛盾在基层化解,工作在基层推动、感情在基层融洽、近距离打击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目标。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