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为有源头活水来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初夏的风拂过一江两岸,发展“活水”奔涌不息。 近年来,我市从大处着眼、于微观落子,聚焦群众所需、人才所想、企业所急、基层所盼,打出一套服务“组合拳”,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提服务、引活水、增动能,正在成为推动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元素”。 服务群众 托起“稳稳的幸福” 城市有温度,生活有温情,百姓有温暖。一次次加码的“民生大礼包”就是最好的注脚。 ****年,我市聚焦“关键小事”,做细做实“民生大事”,在大力推进**项暖民心行动的基础上,实施**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亿元,占财政支出的**%,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对此,市民陈女士感受颇深。得益于安心托幼,陈女士将*岁多的孩子放在了雨山区第二幼儿园的“萌宝班”。 “幼儿园老师们很有耐心,对孩子们都非常好,我们家长很放心。”陈女士说,自己和丈夫工作较忙,家里没有老人帮衬。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让他们很放心,收费也合理。 统计显示,截至****年*月底,在全市***所幼儿园中,开设托班的幼儿园有***所,占比**.*%。安心托幼工作开展以来,此比例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就业、医疗、教育、养老、出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马鞍山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了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 一个个被破解的民生难题,一块块被补齐的民生短板,一项项拍手叫好的民生实事,一张张灿烂笑脸……生活在马鞍山的市民,幸福感满满。 面向未来,幸福指数还在节节提升。****年,我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推进实施**项民生实事,聚焦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化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十大领域,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安心、省心。 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一幅幸福温暖的民生图景跃然而出。 服务人才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时值初夏,广大英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格外高涨。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到十七冶集团的研究员,“新市民”张召磊忙得不停。 “各项政策很给力,帮我们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张召磊说,马鞍山有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人才政策,去年还申请到了相关人才政策补贴,这让他能够更加全身心投入工作、成长进步。 张召磊的感受道出了许多人才在马鞍山工作生活的心声,背后也突显了这座城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不懈追求和满满诚意。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市深谙此理、高位推动,****年,深入实施“诗城英才”计划和人才工作“登高”行动,推动实现更多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持续对标沪苏浙、大湾区和人才兴皖工程,迭代推出人才新政*.*版,深化龙马、骏马、骥马、驿马“四马”工程,开展“才聚诗城高校行”等引才活动,与清华大学等*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 深化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开展特殊技能人才评价,解决“黑手套”人才职称认定问题;依托在马高校设立产业工程师学院,推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名毕业生获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实现高校毕业生“带着职称去就业”。 成立市科创和人才发展集团,与市场化引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大优质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常态化开展“进企业、访人才、讲政策、解难题”专项行动;运行“诗城英才”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版,推动人才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建立全市重点人才工程联审制度,实现人才奖补资金直拨本人,各类人才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人才“活水”奔流涌动,浇灌人才“花满园”。 ****年,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个,引育各类人才*.*万人、增长**.*%,本地高校毕业生留马就业率**.*%、创历年新高。 步入新阶段,我市更加深知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将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引育留用,不断创新举措,优化服务体系,让更多人才“近悦远来”。 服务企业 跑出发展“加速度” 企业提诉求,政府来解决。 谈起****年新建动工项目进展和建设情况,马鞍山小视·人工智能谷产业园项目招商总监张俊信心满满地说道:“在各级政府的贴心服务下,目前项目进展非常顺利,**栋厂房拔地而起,预计再过一个月就能全部封顶,产业导入和产业链招商同步进行。” 原来,就在一年前,在马鞍山一次“采石会客厅”企业接待日活动中,项目负责人提出:“想尽快拿地投产、希望协助尽快办理土地分割转让手续。” 随后,相关部门全程跟进,很快帮忙解决了发展难题。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主动提供多项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企业无小事,都是“自家事”。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何韬表示,马鞍山一直紧紧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想方设法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帮其纾困解难,对于企业诉求,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市也在创新思路、频频出招,打出一套高质量“组合拳”。 学习借鉴沪苏浙地区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创新开展“企声响应”专项行动,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直面企业诉求,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 推动“采石会客厅”企业服务集成改革,市委、市政府领导通过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方式,分类别、分层级倾听企业意见建议,闭环回应解决企业诉求。 优化升级市企业服务中心,面向全市所有类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对企业反馈诉求“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努力实现服务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我市将持续对标沪苏浙先发地区经验做法,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企声响应”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采石会客厅”“百千万”走访包保等助企帮扶活动;深入落实营商环境体验官、说“不”提级办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服务企业工作提质扩面增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服务基层 共绘新“枫”景 基层有诉求,一线解难题。 前不久,和******新购**多台大型新能源客车,急需办理注册登记业务,但当地并没有此项业务办理权限。 市车管所得知情况后,便在第一时间安排查验民警赶往和县车管所,为这批新能源汽车办理好车辆查验登记工作。 基层需求在哪,服务就跟到哪里。 以公安机关设立运行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例,****年以来,已在各级设立**个窗口,累计受理群众反映“办不成”事项****余件,受理办结***件,帮助解决问题***件。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切实解决了“疑难杂症”事项,让基层群众“办成事”“好办事”。 无独有偶,曾几何时,小区物业管理一直是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 为此,我市深入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以党建引领推进小区治理、物业管理服务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精细化提升基层治理、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马鞍山正在让城乡基层变得更有“温度”。 据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方欢介绍,我市通过整合资源、融合功能、协同力量,建立健全了一门受理、分类交办、现场调处、跟踪督办、评价反馈的闭环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矛盾调处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和相关专业服务,让群众反映诉求和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不仅如此,马鞍山还建立覆盖全民的*****服务热线、“随手拍、马上办”信息平台、网格微信群、警民议事厅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拓宽畅通群众诉求反映网络渠道。 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因地制宜搭建群众身边的议事平台,深化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发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热情。 落实“民声呼应”工作要求,坚持好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群众,依法规范高效处理利益诉求、化解矛盾纠纷。 促进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解决在诉前,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马鞍山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当下的马鞍山,在各项服务政策的加持下,群众生活愈加美好,各类英才尽展其能,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基层治理活力迸发,正源源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