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瞭望:2024年我国气候特征前探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预计夏季,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总体偏多,一些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西南和新疆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预计厄尔尼诺事件于今年*月结束,夏季后期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气象部门将强化气象监测预警,加强联防联动,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凝聚合力及时应对极端气象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损失广西南宁遭受强降雨,市民在广西南宁市街头涉水前行(****年*月*日摄) 周华 摄影今年*月*日入汛以来(*月*日至*月**日),我国平均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明显偏多且区域集中。华南、江南暴雨天气过程多,累计雨量大;南方强对流天气频发、强发;西南地区冬春连旱已得到缓解,但黄淮、江淮干旱露头并发展。这些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结合动力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预计夏季,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总体偏多,一些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西南和新疆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预计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华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南部、西北地区西部、新疆等地偏高*~*℃。气温偏高?降水偏多从气温角度看,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除西藏东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海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宁夏、辽宁、甘肃、内蒙古*省(区)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从降水角度看,入汛以来全国降水量**.*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位列历史同期降水量较多情况的第五名。其中,华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为历史同期最多。分流域来看,珠江、长江流域降水量分别偏多**.*%和**.*%,其中珠江流域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入汛以来,我国出现**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次发生在南方,较常年同期偏多*.*次。入汛以来,西南地区累计降水量***.*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前期的冬春连旱得到明显缓解。*月以来,黄淮大部、江淮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局部偏少八成以上,提示这一地区干旱露头并发展。今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与往年相比最大不同在于,南海季风还没爆发,华南地区水汽条件就已经非常充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加之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区的环流异常,导致华南地区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这与厄尔尼诺存在明显关系。此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江南、华南等地的气温也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导致大气含水量增加、对流强度增强,使得强降水事件增多。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进入*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继续减弱,厄尔尼诺事件处于持续衰退阶段。根据国内外动力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预计厄尔尼诺事件于今年*月结束,夏季后期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这有利于引导水汽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易造成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出现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大。——暴雨洪涝。预计今年汛期,我国东部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东部地区的部分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建议提前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人员调配等准备工作。——气象干旱。西南地区南部、新疆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建议抓住有利天气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塘坝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积极引水、提水抗旱,并合理开展用水调度。——高温热浪。预计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华北、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建议防范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准备工作。——山洪地质灾害。预计华中西部、西南地区北部、西藏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的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建议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做好重点人群的避险转移工作。——强对流。预计今年汛期,华北、内蒙古东部、东北、华东大部、华中大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为频繁,致灾风险较高,建议密切关注预报预警信息,采取措施降低其对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的影响。——城市内涝。预计今年我国汛期洪涝灾害严重,东部降水明显偏多,区域内出现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内涝的风险高。建议提前开展城市内涝隐患点排查与治理、排水管网及河道清污等工作,加强会商和风险研判,做好应急预案,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强化预警?联防联动基于对今年气候特征的研究预测,气象部门将强化气象监测预警,加强联防联动,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凝聚合力及时应对极端气象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社会损失。聚焦灾害性天气,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部门将紧盯台风、暴雨、龙卷风等灾害性、突发性极端天气,加强新型观测资料应用,充分发挥多要素、立体化、高时空分辨率气象实况监测业务作用;强化滚动会商,精准研判灾害性天气强度、落区和起止时间,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突出临灾预警,强化预警指向性,完善高级别预警“叫应”制度,提升“叫应”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聚焦重点领域,在联防联动上持续发力。除准确预测和预警外,气象部门还将紧盯重点流域防汛抗旱、农业生产关键农时、迎峰度夏能源保障、城市暴雨和内涝防范、重大工程建设等重要方面,深化与相关部门、企业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形成多级、多部门高效、合力应对大灾、巨灾风险,高质效保安全、促发展。聚焦重点对象,强化精细气象服务工作。气象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面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直通式报告,全面落实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持续提升决策服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拓展优化直达基层责任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手、货车司机等群体的精准气象预警服务。同时,气象部门将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矩阵作用,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科普解读,提高全社会灾害应对意识和能力。(原标题:****年我国气候特征前探)(来源:《瞭望》****年第**期 作者:郑志海 责任编辑:郭曼如)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