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一二三”巧解“纠纷题”“齐聚力”共绘“新枫景”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这么多年的烦恼终于解决了,非常感谢这么多同志的帮助,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村民兰某对着现场调解工作人员连连表示感谢。兰某与张某两家草牧场相邻,多年来两家边界一直存在争议,双方矛盾已持续二十多年,兰某申请上海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解决两家草牧场纠纷,通过多部门联合调解,最终在上海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双方就矛盾问题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至此,长达二十多年之久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农牧民利益诉求为切入点,牢牢抓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牛鼻子”,积极探索“一二三”工作模式,着力化解堵点、盲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水平,“一站式”“一揽子”“全链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显成效,以实绩实效让农牧民获得感充盈、幸福感满满。依托“一体系”,多元调处矛盾纠纷保稳定。在矛盾纠纷调解室,从怒目相对到心平气和,纠纷化解的过程经常在进行,无论是邻里矛盾,还是土地纠纷,上海庙镇及时、暖心、有效的调解赢得了农牧民的信任,有矛盾纠纷到镇里调解也已成为农牧民的共识。主动巡查与农牧民诉求接诉即办紧密结合,寻找问题根源,快速响应农牧民需求,及时提供便捷服务,确保矛盾纠纷从源头上有人抓、有人管。构建“四所一庭”联动工作体系,畅通信访等渠道,对来访农牧民反映的突出和焦点问题,随时展开调查,了解核实情况,“一案一策”“一案一专班”派单化解,向农牧民阐明相关政策法规,给予合理合规合法的处置,多管齐下,有效化解农牧民误解和上访动机,确保矛盾纠纷不升级、不恶化。截至目前,召开矛盾纠纷信访分析研判会*次、人民调解月例会*次、调解专班阶段总结会*次。做好“两预防”,源头遏止矛盾纠纷促和谐。“要用小事温暖更多的农牧民,最有成就感就是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希望各类矛盾纠纷越来越少,大家能够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上海庙司法所所长吉米斯说道。上海庙镇坚持“预防在访前、预防在诉前”的工作理念,做实日常走访,及时收集各类苗头隐患,确保问题排查不留死角,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始发阶段。重点排查家庭情感、邻里关系、土地问题等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密切关注,防止矛盾激化升级。为了让农牧民有问题能及时得到有效调解,上海庙镇成立法航护民调解工作专班,从人员素质、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选聘专职调解员,负责全镇范围内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件。运用“三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聚民心。“有时候难免会遇到因纠纷而怒气冲冲向我们发火的人,心里有道不出的委屈,但是每当听到当事人充满感激的一声谢谢时,又觉得再多的委屈也值了。”调解员胡雪岩说道。如何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让农牧民实现“遇事不心烦”?对于这一问题,上海庙镇建立“企地联动、访司联动、警司联动”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工作合力,针对邻里关系、土地问题等农牧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司法所、企业、平安建设办公室等共同答疑解惑、出谋划策,让“部门跑”代替“农牧民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让农牧民诉求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得到调处,初信初访得到及时化解。截至目前,联动调解企地纠纷**件,警司联调矛盾纠纷**件,访司联调矛盾纠纷**件。随着“一二三”工作模式的建立和落实,矛盾纠纷发生量大幅下降,调处率不断上升。未来,上海庙镇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解决的全新路径,为基层社会治理疏通堵点,为和谐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共同构建上海庙镇“大调解”格局,形成可推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马兰枫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