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大丰镇小庭院释放大能量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者:刘玉洁 通讯员:白玉秀 王晓爽)干净整洁的道路、生态宜居的环境、生机勃勃的菜园……初夏时节,走进呼图壁县大丰镇,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村民们正在房前屋后幸福地忙碌着、收获着,庭院“方寸地”变成了增收“聚宝盆”。*月*日,大丰镇新丰社区居民田进成家的正在后院熟练地扎着扫帚,捆扎、插扫帚把、绑绳,不一会儿,一把扫帚便做好了。今年七十多岁的田进成有着扎扫帚的好手艺,一年能扎三百多把扫帚,这些技艺讲究,结实耐用、质优价廉的纯手工扫把为他赢得了稳定的客源。对田进成来说,小庭院就是他的手工作坊,增收宝地。田进成说:“扎扫把扎了三十多年,一年就扎三百多把,赚四千多元。”
吕士军去年开始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庭院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房前栽种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小菜园里种植的辣椒、西红柿、小白菜等蔬菜沐浴着阳光肆意生长;养殖区内还养着***只鸡,土鸡蛋和土鸡都供不应求,除了本地人购买外,还吸引了乌鲁木齐、昌吉的顾客前来购买。吕士军说:“我在院子里种了一些菜,自己吃不完,往外卖一些,也增加一些收入。我还养了***只土鸡,有五六个品种,还有土鸡蛋,一年增加*万元左右收入。”依托庭院经济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特点,大丰镇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房前屋后打造适宜自家的“庭院经济”,让农户的“方寸地”“巴掌地”,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目前,大丰镇共有**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已完成红柳塘、高桥、树窝子、红山村等四个县级庭院经济示范村的创建。
呼图壁县大丰镇党委委员徐芳说:“目前,我们持续推广‘庭院+’模式,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产业,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每个小庭院都成为我们群众的‘小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