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原平公司:实干笃行 奋力书写畅通新篇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寒冬腊月,三晋大地,天寒地坼、寒气逼人。尤其铁路线上的隧道里,列车高速通过前后形成的“活塞风”,让寒冷提级,即使穿再厚的棉衣棉裤也显得无比单薄。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员工为保障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能源大通道安全畅通,立足“高铁看中国、重载在朔黄”愿景,******“***”新发展战略落地,以苦干实干打造“山区重载数原平”特色,将能源保供的使命和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连战连捷,步步为营,奋力书写实干笃行,迎峰度冬,保暖保供畅通新篇章。
隧道除冰保安全
深耕不辍结硕果,笃行致远谱新篇。
在朔黄铁路南湾至猴刎区段的隧道群里,活跃着几支繁忙的打冰小组,每支队伍由*人组成,他们就******滴流磴中心站管辖下的打冰小组。
“巡检的时候,大家小心头顶,也要注意脚下。”*月**日,室外温度零下**摄氏度,******滴流磴中心站供电专业专责白晓冬带领职工准备巡检滴流磴隧道,进行打冰作业。
滴流磴中心站位于太行山深处,管辖供电线路**公里,有隧道**座。因为铁路沿滹沱河蜿蜒东行,山体连通地下水层,地质多为沉积岩,所以隧道内常年有水流出,每年**月至次年*月底是隧道冰冻期,******供电专业的常态化作业之一。
图片附件白晓冬和同事走在山里,冷风刺骨,一会儿浑身就冻透了。到达隧道口防护门前,防护员王河和薛晋明检查防护备品,等候驻站联络员下达“天窗”命令。
“今天的作业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打冰,二组负责巡检线路,大家抓紧时间。”白晓冬向大家交代当日重点作业事项。
*时**分,驻站联络员闫少伟下达“天窗”作业命令,白晓冬和同事们携带巡检工具进入滴流磴隧道,里面的温度明显低了很多。
进入隧道不久,青年员工赵晓炜借助头灯灯光,发现承力索顶部有一根近**厘米长的冰柱。大家拿起打冰镐开始清理冰柱。
“隧道内阴暗潮湿、照明不好,要注意脚下,别滑倒了,清除吊冰、墙冰时要保持警惕,大家相互多照应一下。”白晓冬说。随着一声清脆的碎裂声,冰柱被敲了下来。空荡冰冷的隧道内瞬时回荡着清脆有力的敲击声。
一些职工用铁锤敲碎作业中掉落到线路上的冰块,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冬天的山里格外冷,大家打冰的时候身上出着汗,但脸和手脚都是冰凉的。看着冰锥一块块掉落下来,一处处隐患也渐渐地被消除。孙卫军右手持手电筒,左手拿着记录本,对病害处所逐一检查核对。
图片附件
“打冰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如果掌握不好角度和力度,掉落的冰块和锋利的冰碴很容易伤到自己。”青年员工赵晓炜除完隧道墙上的冰凌后,又把落在线路上的冰碴清理掉。
此时,打冰作业已经进行了*个多小时。迎着隧道里吹来的风,巡检组快速向隧道深处推进。大家的睫毛挂上了白色的冰霜,衣领被冻得硬邦邦的。
“白专责,你快过来看,这里螺栓滑丝了。”正在检查线路的郭俊飞向白晓冬汇报。“快!用套丝筒修复螺栓。”两个人协力转动套丝筒,换上新螺帽,用单口扳手紧固,不一会儿就消除了安全隐患。
**时**分,“天窗”作业结束,众人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隧道,脸和双手冻得通红。
水沟清淤克难点
长大隧道排水沟清淤,******入冬以来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工程项目。组织滴流磴、东冶、龙宫中心站和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清理。一方面为即将到来的春季“联维”施工搜扫清障碍,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用大中修施工淡季,有效既避开了大中修施工期的相互交织干扰,又有效推动提升了设备质量,实现了施工与管理两不误。
“时间紧任务重,隧道作业光线不足,大家在清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再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原平分公司龙宫站党支部书记兼站长李锐说。
图片附件*月**日*时**分,长梁山隧道内的朔黄线**公里***米至**公里段,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龙宫中心站各单位和施工单位员工正在进行排水沟清淤。长梁山隧道是朔黄铁路线上的最大隧道,全长*****米,位于恒山与云中山山脉的交汇处,山势陡峭,沟谷深切,历来是朔黄线的维护重点和难点。随着两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密度不断加大,每日通过上百对列车,年承载货运量达*亿吨以上,设备质量关乎能源枢纽畅通。
李锐是长梁山隧道水沟清淤的现场负责人。每个天窗他均要到现场,不停在线路上走动巡查,实时掌握了解线路作业安全,处理施工作业现场中出现的矛盾冲突。
**时**分,李锐正带领施工人员,弯腰、伏地,用工具揭开刚清扫干净的排水沟水泥盖板,把身子探进狭长的排水沟内,用手电查看里面的情况。
水沟内水流浑浊,龙宫站工务专责高新伟带领施工人员,熟练地用铁锹一铲一铲地将淤泥铲起装入编织袋。遇到难以疏通的地方,他们撸起袖子,弯腰蜷缩在狭窄的空间里,用手往外一点一点的掏。
三九四九冰上走,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山西全省连续两次降温降雪,每场降雪厚度都不低于**毫米。刺骨的寒风与隧道的活塞风“强强联手”,打在施工人员的身上,让人冻得瑟瑟发抖。而大家不辞辛苦,义无反顾,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
李锐说:“以前在隧道里想找到堵塞的排水沟,只能一块一块把板儿掀起来看。这次排水沟清理不同,******统一行动,从上游到下游全部清理,清理干净后,如果不出意外,往后几十年都不需要清理。”
隧道的排水沟清淤非常困难,要依靠人手工一锹一锹铲出。而长梁山山体地下水矿物质含量特别高,水沟内水垢较多,淤泥黏性很强,清理时费时又费力。针对这一难题,****年冬季,原平分公司在小型机械“卸枕、换枕、收枕”的启发下,尝试着用挖掘机改装成清淤机,并取得了成功。
今年冬季,为提高水沟清淤施工效率,节省时间,减轻人工劳动的强度,在长梁山、寺铺尖、张家坪等隧道全面推广运用清淤机清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运输生产需求。
清扫煤灰除隐患
*月**日**时整,长梁山隧道内的另一端朔黄线的**公里***米至**公里***米处灯光闪烁,热闹非凡,数百名施工人员,有的用铁锹一铲一铲装袋,有的扛着煤灰袋子奔向列车装车,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忙得不亦乐乎。
铁路道床粉尘污染长期困扰重载铁路运输,影响道床弹性、隧道排水、轨道电路特性、电气设备寿命。尤其隧道内的道床板结尤为突出,朔黄铁路也不例外。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隧道煤灰清扫。
朔黄铁路穿行于恒山、云中山山脉和太行山系,共有隧道**座,累计长**.***km。*年来,朔黄线年运量持续保持在*亿吨以上,隧道煤灰沉积逐年增多,严重影响着设备维护及运输安全。
清煤灰看似简单,意义却不小。高速行驶的列车经过隧道时,形成的气压风席卷列车表层煤灰,散落到隧道内。隧道出入口附近的煤灰最为严重,几天下来就会超过**毫米厚。如果清理不及时,煤灰堵塞排水沟,就有可能造成隧道水漫道床或者道床翻浆等安全隐患。
原平分公司运输生产部专责胡方磊是长梁山隧道煤灰清扫的现场盯控负责人。每个天窗都忙碌在隧道里,经验非常丰富。这次长梁山隧道煤灰清扫不同往常,清完运出后,马上要进行水沟清淤,如果清扫不干净,对后续工作极为不利。在多年的煤灰清扫中,他总结出了“袋口放低,口撑圆;铁锹一挥,请闭眼”的工作经验。
尽管之前清扫的煤灰已经装袋运了出去,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来,每周仅一个*小时的天窗,一个星期后,大部分路段的水沟盖板上又覆盖了厚厚一层,在水沟清淤时,必须进行二次清扫干净后,后续工作才方可进行。
图片附件胡方磊一边指导员工撑袋的方法,一边纠正大家挥锹装袋的角度。灰尘质量轻,在装袋过程中极易随风四处飘落,稍有不慎就会扑面而来,即使戴着眼罩、双层防尘口罩,灰尘也会钻进眼睛、鼻腔,员工经常泪流满面、喷嚏不断。几米长的作业面都是烟雾朦胧的场景。
煤灰清理不仅需要技巧,也考验耐心。隧道里排水沟并不是一路平坦,拐角处更易藏灰,也更难清理。部分排水沟表面直径小,铁锹不能完全放进去。为了彻底清理,龙宫站工务技术员李飞飞带领员工先用铁锹侧着铲掉外层煤灰,实在够不到的地方,就蜷缩着一条腿,半蹲半跪在冰冷的地面上,用小铲子一点点抠出来装进袋子里。装满*个编织袋,“掏、铲、倒”这样的动作需要重复***多次。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点**分,离天窗结束仅剩**分钟。大家继续争分夺秒地清理着积灰,一笤帚一笤帚扫,一铁锹一铁锹铲,一袋子一袋子装好,所过之处全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时**分,三个小时的天窗已接近尾声,隧道内水沟清淤、煤灰清扫等施工作业已经停止,全体施工人员走出了隧道。李锐、胡方磊、高新伟等现场负责人确认完人数后才摘下口罩,一张张“大花脸”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