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这位“圆脸主任”是患儿家属“定心丸”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点击查看图片沈金月近照。点击查看图片沈金月为患儿进行检查。在桐乡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门诊,面对身体不适的患儿、焦虑的家属,市妇保院儿科主任沈金月总能保持满脸笑容,用温和的话语安慰他们的情绪,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圆脸主任”。从一名“小姑娘医生”成长为“医生阿姨”,再到如今的“医生奶奶”,沈金月在儿科医生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年。刻苦钻研成丰氏儿科第五代传人****年,**岁的沈金月毕业后,进入了高桥骑塘卫生院,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沈金月很瘦小,脸蛋也显得稚嫩,患儿家属都喊她“小姑娘”。彼时,骑塘卫生院只有一名儿科医生丰祖馨,他是丰氏儿科的第四代传人。之后,沈金月向他拜师,成为丰氏儿科的第五代传人,学习中医经典、磨制中药粉剂,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她不仅掌握了**多种治疗儿科常见病的中药方,还创新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医生,救命,快点看看!”有一年冬天的晚上,沈金月正在值班,一对父母穿着睡衣、短裤,抱着一名男婴冲进卫生院,他们急得边哭边求救。原来孩子咳嗽多日了,白天吃过药后症状减轻,谁知到了晚上又突然气喘加重,把夫妻俩吓坏了。当时男婴仅*个月大,呼吸十分急促,好像随时都可能喘不上气似的。由于当时的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当地无法开展进一步的抢救,于是沈金月跟同事交班后,陪同患者一家坐船前往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幸亏送医及时,经过抢救,男婴最终脱离生命危险。此后的无数年里,只要男婴家人带着他来找沈金月看病,他们都会念叨:“沈阿姨是你的救命恩人。”悉心照顾跟患儿家属成朋友****年,沈金月调至屠甸卫生院工作。刚到屠甸时,沈金月每天的接诊量只有**多人次,多年后她的接诊量最多时已超***人次。接诊人数的增加,显示的正是患者信任度的提升。那时,沈金月长期接诊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贝贝(化名),由于他体质较弱,容易得感冒、肺炎,经常找她就诊。为此,沈金月除了悉心给贝贝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想办法帮他调理身体、增强体质。一来二去,沈金月便和贝贝一家熟识了起来。在家人和沈金月的护佑下,贝贝健康长大,在成为一名父亲后,他依旧习惯带着孩子找沈金月就诊。收获背后是无数的汗与泪****年,沈金月调至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一路从专科主治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当然,一份份收获的背后,是无数的汗与泪。****年的一个夏天,“***”送来一名*岁的溺水女童,当时患儿已经陷入昏迷,呼吸、心跳微弱,生命危在旦夕,家长担心得在一旁哭泣。沈金月和救治团队立刻为患儿开展气管插管,用上了呼吸机,注射了强心针和护心护肺、强心护脑的药物。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患儿终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但生命体征一直没有稳定,随时可能陷入危险。之后,患儿被送入ICU进行观察及进一步治疗,沈金月牵挂着孩子的情况,下班后还守在医院直到半夜,不时跑去看看孩子的情况。直到孩子的生命体征稳定,沈金月这才放下心来。“爬坡过坎”儿科迎来新发展****年,沈金月来到桐乡市妇幼保健院担任儿科主任,新的医院、新的岗位,也是新的机会、新的挑战。从****年至****年迎来生育高峰,到“疫情三年”,之后又迎来“后疫情”时期的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几年对沈金月而言,可以说是在不断地“爬坡过坎”。但辛勤的努力之后,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市妇保院的儿科病房从原来**张床位,增加至如今的**张;****年,儿科就诊量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桐乡儿科的半壁江山。“我为自己是一名医生而骄傲,虽然有过许多次的崩溃痛哭,但从没有过后悔。”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沈金月不仅要尽全力为孩子治疗,还要尽可能地安抚好家长的情绪,给他们安慰和信心。有一次,一名患儿因为咳嗽、发烧前来市妇保院儿科住院治疗,但在接受治疗*天后,孩子还没有退烧,于是孩子家长情绪崩溃了,在医院病区吵闹不休,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任何疾病都不可能实现‘药到病除’,孩子接受治疗的过程犹如爬山,刚爬坡会有哪些情况,爬到山顶又该如何处理,以及等到下山时又要注意些什么。”沈金月以爬山为例,为家长进行了病情科普、后续治疗方案以及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几天后,患儿病情好转可以出院,这名家长给沈金月送来了鲜花,对她表示感谢。将心比心、尽心尽责,沈金月收获了一大批桐乡家长的信任。如今,沈金月依然忙碌在市妇保院的门诊和病房,治愈了无数患儿,也用和蔼可亲的笑脸让桐乡家长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