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繁昌区推进分层分类多元参与社会救助大格局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以来,繁昌区民政局明确建立四项举措,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分层分类多元参与社会救助大格局。
一是明确低收入人口范围以及分类标准。把困难群众根据困难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第二个层次是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线*.*倍以下的低保边缘家庭,第三个层次是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即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线。同时结合实际对各类对象、认定标准、救助内容等作出具体说明,并指导转介各部门进行专项性救助。
二是明确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实施路径。对不同层次的救助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政策。对于第一个层次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主要是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各项专项救助。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不享受低保,但是可以享受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比如家庭住房困难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家里有孩子上学困难可以申请教育救助。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社会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对象,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同时探索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做好其他救助帮扶。
三是明确加强低收入人口平台维护和监测工作。维护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规范维护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处理反馈预警信息等工作,让数据多跑腿,将“大数据”监测落到实处,形成“线上大数据监测+线下铁脚板走访核查”工作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有效避免漏保、重复保障、多次救助等问题的同时,为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明确多元化参与社会救助的新局面。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围绕省**项“暖民心”工程,利用各村(社区)成立“救急难” 互助社,将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紧紧围绕困难群众救助需求,把钱花在刀刃上,切实兜牢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将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进一步畅通公益慈善、爱心人士、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救助,始终秉持“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救急难”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送到群众心中,确保社会救助资金真正用到困难群众身上。
通过与教育、住建、医保、人社、应急、乡村振兴、残联等多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上半年保障低保对象*.**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资金****.**万元;保障特困对象****人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万元;临时救助***人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实现全辖区内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