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红旗镇] 红旗镇:绘就“山水图”提升“旅游篇”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几年,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红旗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做好“山水”大文章,奋力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聚焦党建领航,筑牢发展根基。建强干部队伍。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发挥红旗镇党委统筹协调作用,将全镇*个村划分两个片,明确主要领导包片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包村协调指导、镇村干部包组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整合全镇*支党员先锋队力量,将**名“网格员”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不断推动各自包片范围内文旅融合工作扎实开展。强化联结共建。开展“机关+农村”结对共建活动,*名驻村书记为所驻烧锅村、四家子村争取资金,并充分发挥各自派出单位资源优势,为我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同时,深入实施“头雁”“雏雁”培养和“归雁”回引工程,吸引带动更多返乡人才集聚农村,形成“洼地效应”,为我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明确发展路径。红旗镇领导班子实地调研对我镇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调研视察、座谈研讨,拓宽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制定我镇文旅产业发展“一三六”战略。即“围绕一个规划”绘制全镇旅游规划蓝图;实施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与产业结合、以水兴镇“三大战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做好文旅“大文章”。聚焦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挖掘革命历史和文化名人,开发出“包全杰”“包乾”等先进事迹展示馆,传承红色基因;围绕“玉龙湖”“新力水库”等水面资源及苗木花卉和小浆果产业优势发展文旅+采摘游、文旅+赏花游、文旅+戏水游;将特色民俗体验作为重要抓手,利用锡伯族村、满族特色村及水库鱼、虎头鸡等特色美食资源,举办“洋菇娘节”等打造文化新名片。拓宽产业链条。紧扣镇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动“党支部+企业+农户”工作模式。协力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小浆果产业发达优势,延伸“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不断做好布局“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文章,通过以点带面、串点连线,联建成片,逐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坚持融合发展。以幸福山庄升级改造和四家子村庙岭前水库边“沙滩海岸”规划开发为契机,围绕“红色康养”目标激活产旅融合新业态。积极谋划开发“水上红旗”项目建设,持续巩固新力村幸福山庄、水库河鱼、大棚采摘等传统产业基本盘,推进生态农业、烧烤露营、垂钓观光、民俗风情村和旅游产业开发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产业发展新格局。聚焦配套设施,增强发展后劲。强化基础设施。红旗镇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景区配套建设项目,紧扣“吃、住、行、游、购、娱”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升级镇内宾馆,打造高标准民宿,满足消费者更高要求的住宿体验;拓宽、升级镇村组道路和桥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规划设立标识牌、导览图和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建立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服务品质。红旗镇围绕旅游产业做好接待,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通过规范景区、酒店、农家乐、民宿服务标准,完善信息咨询、游客中心等服务网点,健全各类标识标牌等方式,推进服务全覆盖。同时,挖掘本地土特产,形成包装标准化,设计制作一批方便携带的本土特色“文创产品”,让游客尽兴而归。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以镇党委为统领,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包组、村干部包片、保洁员队伍包段、群众包门前的“五包”体系,将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具体到人,聚力夯实环境整治“根基”。同时,通过每月定期入户进行政策宣讲、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树牢文明新风,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红旗镇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山水做文章、围绕产业促振兴,把党的阵地建设推进到景区最前沿,以全域党建助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