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区:“五融五促”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郁韵静 邓道理)近日,主题为“三千奇峰,共生共长”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首届森林文化艺术季盛大启幕。本届森林文化艺术季包括非遗手工工坊、非遗巡演、话剧演出、文化集市等,还与暑期研学有机融合,推出暑期非遗研学旅行产品,拓展非遗项目实践内容,实现首届森林文化艺术节“天天有精彩,周周有新奇。”近年来,武陵源区加强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和利用,着力在“融”字上做文章,将本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景区建设、产品研发、宣传影响、游客服务等旅游发展各方面,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融入景区建设,共促景区文化内涵突出。建设全国首家“遗产会客厅”,展示烙铁画、土家族织锦等特色非遗文化,打造非遗文化展示交流平台。黄龙洞景区建设非遗工坊,引入蜡染、扎染、拓染等本土非遗项目,宝峰湖景区常态化上演桑植民歌对唱,吸引游客积极参与,《魅力湘西》策划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日”活动,通过活态展示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让非遗可观、可学、可游、可玩。融入产业发展,共促保护传承相得益彰。依托非遗资源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制定出台《武陵源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指导意见》等标准规范,形成文旅、教育、市场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设张家界大鲵科技馆、元宇宙中心、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张家界乖幺妹织锦文化体验馆等**家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条研学旅游线路,构建集地质科普、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于一体的区域研学产业链。将非遗文化融入民宿产业发展,以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国际旅游风情小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打造三大区域高端民宿集群,推动旅游、非遗、农业有机结合,构建康养休闲旅游产业链。融入产品研发,共促旅游供给丰富多样。将非遗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本土特色品牌。依托乖幺妹土家织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武陵源鱼泉峪贡米非遗工坊等,培育“武陵源生”品牌,推出鱼泉峪贡米、乖幺妹土家织锦等系列非遗文创产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融入游客服务,共促游客评价不断提升。建立以自然资源和土家织锦、土家围鼓、桑植民歌等非遗文化为内容的科普教育资源库,组织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等成立文艺轻骑队、晓晓民俗文艺表演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深入景区为游客献上土家花灯、土家打溜子、土家三棒鼓等非遗节目表演,打造“非遗进景区”志愿服务品牌。乖幺妹土家织锦通过现场教学、操作体验等方式,吸引游客亲身感受织布、剪裁、编织、调色魅力,丰富游客旅游体验。融入旅游营销,共促文旅热度持续走高。以“非遗”宣传线上“吸粉”,抢抓春节、五一等时间节点,组织媒体策划推出《张家界武陵源:奇峰秀水引客来 共赏民俗过赶年》《湖南张家界:赏非遗 品民俗 游客乐享多彩假期》等视频及图文融媒体产品,专题报道“非遗”文化,增添旅游魅力。举办“千人直播三千奇峰”活动,邀请网络直播达人与观众线上实时感受独特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为武陵源文旅“引流|”“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