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华阳镇:这一天,大学生与徽文化在绩溪相遇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这是我第一次来绩溪,也是第一次自己制作竹编,我想把自己学习做的‘福’字果盘当做礼物送给我奶奶,她收到一定很开心!”*月*日,在安徽绩溪,安徽大学学生卢晓雅在竹编传承人方德福的指导下,将一根根柔软的篾条或纵或横穿叠,不一会,一个小巧的福字果盘就编织完成了。 当天,来自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所高校的**名学生来到安徽绩溪,走进古城华阳。通过参观当地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三雕博物馆、体验竹编等,大学生们实地调研文化传承、非遗保护等议题,以此深化对徽文化的认识,感悟非遗的美丽与魅力。 悠悠绩溪,徽州故里,文化灿烂耀千年,风光旖旎冠万里。安徽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探寻徽文化的最佳去处。近年来,绩溪坚持“文化兴县”定位,不断挖掘优秀传统徽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着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坐落在绩溪华阳镇的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文庙、三雕博物馆等便是挖掘徽文化的重要成果。 “第一次这么“沉浸式”感受绩溪非遗的魅力,我看了手龙舞,剃瓦片头的男童擎手龙,扎羊角辫的女童举龙珠,场面喜庆壮美,自己也尝试舞了一番,童趣满满,还有民俗‘秋千抬阁’,花船上缓慢转动着四个小表演者,穿着古朴典雅的服饰,感觉好独特。”合肥工业大学的李莉莉惊叹道。绩溪县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是宣城市乃至安徽省首家以数字化为主要呈现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专题馆,建设目标就是以“最现代的方式手段展示最古老的非遗”,馆内采用图文展板+实物+场景+非遗数字化影像等展陈方式多形式、全方位展示绩溪非遗,陈列展品***余件。 转而来到徽州第一学宫——绩溪文庙。学生们一边认真地听着历史讲解,一边被其富丽堂皇的彩绘所吸引,不自觉用相机记录。文庙的彩绘遍布东西两庑各十三间,单坡屋顶,柱、梁、枋等构件,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千年文庙,还保存得这么完整,真不容易,一走进大成殿,肃穆庄严之感就扑面而来。”在大成殿“万世师表”的牌匾下,学生们驻足良久,细细观看。 “以前看过木雕,没想到砖雕和石雕也可以这么精致,真佩服古代徽州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来自皖西学院的李祥猛在参观徽州三雕博物馆时止不住地赞赏。博物馆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为依托,以征集的明、清、民国时期的砖、木、石三雕艺术精品对外展示,是安徽省第一家专门陈列徽派雕刻艺术品的专题博物馆。外表是白灰马头墙,绿砖小青瓦,而内则雕梁画栋,玲珑剔透,尤其是展陈出的六十余件明清石雕艺术构件,称是石雕艺术殿堂也不为过! 除了历史挖掘、文物展示,非遗活态传承,关键在人。看着一根根篾片和竹丝,在竹编艺人方师傅手中,变成一件件精美艺术品,大学生们赞叹不已。“我赶上了珍视非遗、鼓励非遗传承的好时代,无论是你们来这里跟我学习竹编技艺,还是政策支持和社交媒体带来的网络传播,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看着学生们仔细学习竹编技艺,方师傅忍不住感慨道。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纷纷体验竹编技艺的魅力,拿着竹篾或挑或压,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还有学生则是拿出相机,默默记录着,“我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分享给我的家人朋友,让他们也能了解竹编来自哪里、如何做成,一起保护这些传统技艺。”(潘紫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