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场地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进入夏季,天气逐渐炎热,避开火辣阳光时段的晨练与夜健成为市民健身的“首选项”,清晨的公园及夜幕降临后的河边满是健身的人群。那么,中心城区的公园及健身步道能否满足市民就近锻炼的需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是否完善?近日,县政协丹东街道、丹西街道联委会提出了《关于我县中心城区公园及健身步道建设的建议》。据委员们调研,近年来,我县全面开展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建设及公园提质、公共空间微改造精提升、绿道网络建设、社区**分钟文体圈等四大专项行动,累计推进公共绿地及公园提质、绿道网络建设项目**个,新(改)建公园总面积约*****平方米,新增绿道网络**公里。与此同时,也存在闲置地块利用亟待加强、公园绿地打造仍需提升、健身步道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工作机制尚需不断完善等问题。对此,委员们建议,要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完善城区公园的建设机制。优化绿化空间布局,编制公园绿地打造计划,串点成线、连片打造,打造滨海花园城市休闲新单元。将城市公园和健身步道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工程,每年明确重点目标任务,实时跟进督查。强化工作合力,切实形成“专班-部门-街道”联动机制,合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要以补绿增绿为重点,建好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加快推进蓬莱小区东、上吴村、六升村南等国有区块规划建设,打造公园绿地景观。以环城西路沿线为重点,改造提升白石村启力学校、珠水溪村、丹西加油站南等闲置区块,扮靓主干道颜值。在市政路网、景观水系等项目选址建设中,同步谋划推进拆迁腾退地、项目边角地等利用,因地制宜补绿增绿,及时将“边角余料”变成“金角银边”。要以提升品质为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公园。丰富亚运、体育元素,融入滑板、街舞、篮球等年轻属性运动文化,打造“青年与海”城市公园IP,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城市运动打卡地。挖掘我县塔山文化和渔文化深厚积淀,结合非遗文化、农耕文化,深化打造主题文化公园。加强城郊及附近乡村农田、废弃矿山、湿地等资源挖掘,统筹布局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郊野公园群。要以便民利民为导向,加快构建城区步道体系。通过“步道互联、闭环贯通”的策略,构建“城市慢行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步道周边灯光照明及监控等设施,规范健身步道标识,研究植入*G、智能数字化应用等技术,提升步道品质特色;结合城市书房、运动健身、咖啡、茶室、艺术等,打造城市生活休闲体验的新空间。要以建管并重为手段,提高城市公园发展水平。高标准管养,明确管养主体责任和职能定位,创新运用智慧管理模式,逐年提升存量公园绿地品质。高水平运维,推动多主体参与公园绿地运维,拓展融合发展模式,激发公园绿地发展活力。高要求保障,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记者 俞宇)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cn/art/****/*/**/art_**********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