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一村一策激活“造血”功能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日前,通州区兴东街道“八村联建,整体收购圆通地块项目”作为村集体经济重点发展项目,纳入区级项目库管理,切实推动强村项目落地见效。 近年来,通州区把“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区镇村三级联动“书记项目”,创新实施“党建强村、双百倍增”计划,健全完善重点强村项目推进机制,打了一场集体经济翻番攻坚战。去年,通州***个涉农村(社区)总收入*.**亿元,村均达***万元,同比增长*.*%,***万元以上的村新增**个,***万元以上的村新增*个,可持续性收入占比提高**个百分点,数量质量双双迈上新台阶。鉴于各村基础禀赋不同、发展条件各异,通州以“党建强村”集聚力量和资源,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抓突破。 引来“致富果”,形成特色产业 遍地草木鲜,处处药草香。在五接镇袁三圩村*组一二五河北侧,一片瓜蒌架格外显眼。这是袁三圩村引来的“致富果”——瓜蒌和白及。 瓜蒌又叫药瓜、栝楼,是一味中药材,瓜皮能做中药,瓜根可做天花粉,可谓全身是宝,市场前景非常好。白及也是一种中药材,喜欢温暖、阴凉湿润的环境,生长在瓜蒌藤下正合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零资产、零收入是我们村的真实写照。”村党总支书记仇华介绍,现在的袁三圩村****年由龚头圩村和老袁三圩村合并而成,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十三五’期间,我们村是全市**个经济薄弱村之一。” 没有资产,没有资源,怎么摆脱窘境?“区里的‘党建强村、双百倍增’发展计划给我们定了目标,也给我们指了方向。我们找准‘村企联建’这条路子,引进了种植瓜蒌和白及的南通绿军药材合作社。”仇华说。今年合作社的瓜蒌和白及才开始结果,“预计每亩产瓜蒌籽***—***公斤,瓜蒌根****—****公斤,白及****公斤左右,每亩经济效益将达***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金贵华介绍。 “我们与绿军药材合作社达成了联建协议,村集体以土地入股,规划了***亩中药材种植园基地,通过合作社示范引领、政策资金扶持、引进社会资本等措施,形成一个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不仅可以为村集体每年带来**万元的收入,还可以带动周边**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我们将充分利用五接镇‘江岛四季’农产品公共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真正让瓜蒌和白及变成我们村的‘致富果’。”仇华说。 盘活家底,用好“镇资村管” 昨天,站在平潮镇团圆村的村部门口向东望去,那里成片的现代化高层建筑与眼前的绿色农田形成鲜明对比。 团圆村是个纯农业村,长期依赖土地复垦等项目的政策补助作为村营经济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土地复垦项目逐渐完成,团圆村村营收入出现锐减。 “村营收入太低,勉强维持基本支出,亟须找到出路,增加村营收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杰说。 ****年*月,吹来了一股东风。南通市对经济收入较低的村居开展专项资金扶持,团圆村抓住机遇,与平潮镇任口村共同出资在崇川区万象城购置了一家商铺。目前,该商铺已成功出租,为团圆村每年带来*.*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 为进一步增强村(社区)“造血”能力,通州区创新“镇资村管”模式,放大镇级资产量大质优的优势,按照“用活资产、用好资产、用对资产”的思路,推动将部分镇级资产交由村级管理,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年,团圆村又领到两处“镇资村管”项目:丰园人家南区的物业管理和栖凤花苑一期的门面房管理权。 “项目给到村里,我们当然要积极作为,让它们发挥出最大价值,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增添动力。”陈杰介绍,目前丰园人家的******,每年有**万元的收入。团圆村选派*******学习,“未来村里将继续增加学习人员,争******。这样政府部门给我们输的血可以转变成村部的‘心脏’,源源不断进行造血。” 抱团发展,激活集体经济 空港园区捷硕电子商务地块(圆通子公司)占地**亩、地面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此前长期闲置。 “在进行村域资产摸底清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块‘大蛋糕’。”土山村党总支书记葛跃进介绍,包括土山村在内的*个村居共同出资****万元成立“强村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整体收购圆通地块项目资产。收购完成后,将通过招商引资整体对外租赁,预计该地块运营后每年租金收益达***万元,每个村按投资股份分红,土山村集体收入预计每年可增加**万元。 平潮镇老墩村是个纯农业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种植。如何增强造血功能,拓宽村居“增收路”,一直是老墩村“两委”成员的心事。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刚说:“单打独斗实现村级集体收入快速增长非常困难,我们更倾向以‘强村带动弱村’‘抱团取暖’的方式在共富路上走深走实。” ****年,在平潮镇的牵头下,老墩村协同平西村、云台山村等*个村,合资参股了文峰一期、亦陶花苑三层店面房两个商业项目。老墩村总共投入***万元,按照镇党委给予*%的保底扶持政策,每年至少能有*万元的租金收入。 此外,川姜镇启江村依托靠近家纺市场的地利,“直播经济”发展红火;五接镇开沙村以长江为媒,携手沪苏两地*个岛**个村,打造“江岛四季”农文旅党建联盟,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刘桥镇蒋一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集体领办农业合作社,既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又累计为集体增收***多万元。 目前,通州区委组织部梳理总结各基层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真招实招,已编印两期“强村新策”,形成资产经营型、资源盘活型、直播经济型、村企联建型等多种模式的案例库,供全区乡村参考借鉴。 日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徐爱银 日报通讯员 姚霞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南通*项目入围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 ****年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名单公示 南通这些工作室入选 ****年度南通市*****在线平台简报第**期 全市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现场推进会召开 关于征集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振兴意见建议的反馈报告 关于公开征求《南通市农村自建房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结果反馈 南通市气象局关于****年公众气象服务状况调查反馈 解读市委一号文件:保供给 兴产业 全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通州以“党建强村”集聚力量和资源—— 一村一策激活“造血”功能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日前,通州区兴东街道“八村联建,整体收购圆通地块项目”作为村集体经济重点发展项目,纳入区级项目库管理,切实推动强村项目落地见效。 近年来,通州区把“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区镇村三级联动“书记项目”,创新实施“党建强村、双百倍增”计划,健全完善重点强村项目推进机制,打了一场集体经济翻番攻坚战。去年,通州***个涉农村(社区)总收入*.**亿元,村均达***万元,同比增长*.*%,***万元以上的村新增**个,***万元以上的村新增*个,可持续性收入占比提高**个百分点,数量质量双双迈上新台阶。鉴于各村基础禀赋不同、发展条件各异,通州以“党建强村”集聚力量和资源,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抓突破。 引来“致富果”,形成特色产业 遍地草木鲜,处处药草香。在五接镇袁三圩村*组一二五河北侧,一片瓜蒌架格外显眼。这是袁三圩村引来的“致富果”——瓜蒌和白及。 瓜蒌又叫药瓜、栝楼,是一味中药材,瓜皮能做中药,瓜根可做天花粉,可谓全身是宝,市场前景非常好。白及也是一种中药材,喜欢温暖、阴凉湿润的环境,生长在瓜蒌藤下正合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零资产、零收入是我们村的真实写照。”村党总支书记仇华介绍,现在的袁三圩村****年由龚头圩村和老袁三圩村合并而成,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十三五’期间,我们村是全市**个经济薄弱村之一。” 没有资产,没有资源,怎么摆脱窘境?“区里的‘党建强村、双百倍增’发展计划给我们定了目标,也给我们指了方向。我们找准‘村企联建’这条路子,引进了种植瓜蒌和白及的南通绿军药材合作社。”仇华说。今年合作社的瓜蒌和白及才开始结果,“预计每亩产瓜蒌籽***—***公斤,瓜蒌根****—****公斤,白及****公斤左右,每亩经济效益将达***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金贵华介绍。 “我们与绿军药材合作社达成了联建协议,村集体以土地入股,规划了***亩中药材种植园基地,通过合作社示范引领、政策资金扶持、引进社会资本等措施,形成一个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不仅可以为村集体每年带来**万元的收入,还可以带动周边**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我们将充分利用五接镇‘江岛四季’农产品公共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真正让瓜蒌和白及变成我们村的‘致富果’。”仇华说。 盘活家底,用好“镇资村管” 昨天,站在平潮镇团圆村的村部门口向东望去,那里成片的现代化高层建筑与眼前的绿色农田形成鲜明对比。 团圆村是个纯农业村,长期依赖土地复垦等项目的政策补助作为村营经济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土地复垦项目逐渐完成,团圆村村营收入出现锐减。 “村营收入太低,勉强维持基本支出,亟须找到出路,增加村营收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杰说。 ****年*月,吹来了一股东风。南通市对经济收入较低的村居开展专项资金扶持,团圆村抓住机遇,与平潮镇任口村共同出资在崇川区万象城购置了一家商铺。目前,该商铺已成功出租,为团圆村每年带来*.*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 为进一步增强村(社区)“造血”能力,通州区创新“镇资村管”模式,放大镇级资产量大质优的优势,按照“用活资产、用好资产、用对资产”的思路,推动将部分镇级资产交由村级管理,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年,团圆村又领到两处“镇资村管”项目:丰园人家南区的物业管理和栖凤花苑一期的门面房管理权。 “项目给到村里,我们当然要积极作为,让它们发挥出最大价值,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增添动力。”陈杰介绍,目前丰园人家的******,每年有**万元的收入。团圆村选派*******学习,“未来村里将继续增加学习人员,争******。这样政府部门给我们输的血可以转变成村部的‘心脏’,源源不断进行造血。” 抱团发展,激活集体经济 空港园区捷硕电子商务地块(圆通子公司)占地**亩、地面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此前长期闲置。 “在进行村域资产摸底清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块‘大蛋糕’。”土山村党总支书记葛跃进介绍,包括土山村在内的*个村居共同出资****万元成立“强村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整体收购圆通地块项目资产。收购完成后,将通过招商引资整体对外租赁,预计该地块运营后每年租金收益达***万元,每个村按投资股份分红,土山村集体收入预计每年可增加**万元。 平潮镇老墩村是个纯农业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种植。如何增强造血功能,拓宽村居“增收路”,一直是老墩村“两委”成员的心事。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刚说:“单打独斗实现村级集体收入快速增长非常困难,我们更倾向以‘强村带动弱村’‘抱团取暖’的方式在共富路上走深走实。” ****年,在平潮镇的牵头下,老墩村协同平西村、云台山村等*个村,合资参股了文峰一期、亦陶花苑三层店面房两个商业项目。老墩村总共投入***万元,按照镇党委给予*%的保底扶持政策,每年至少能有*万元的租金收入。 此外,川姜镇启江村依托靠近家纺市场的地利,“直播经济”发展红火;五接镇开沙村以长江为媒,携手沪苏两地*个岛**个村,打造“江岛四季”农文旅党建联盟,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刘桥镇蒋一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集体领办农业合作社,既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又累计为集体增收***多万元。 目前,通州区委组织部梳理总结各基层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真招实招,已编印两期“强村新策”,形成资产经营型、资源盘活型、直播经济型、村企联建型等多种模式的案例库,供全区乡村参考借鉴。 日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徐爱银 日报通讯员 姚霞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