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光明日报:“藏”在稻海深处的气象博物馆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初到和林稻海,放眼望去,湛蓝的天、雪白的云、翠绿的稻田,交融在一起。沿着稻田中的水泥路走到头,记者发现一幢深灰色三层小楼,楼门牌上写着“乡村气象博物馆”。原来,在稻海深处,藏着一家气象博物馆!这家博物馆不简单,是国内第一家乡村气象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区和林村,位于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都市温江区乡村振兴主题公园和万春稻蒜现代农业园核心区,有着科普的天然地理优势和科技支撑。建在和林稻海中的乡村气象博物馆 李琦摄近日,记者在四川采访过程中实地探访了这家气象博物馆。馆内面积不大但却“包罗万象”。科普内容从气温、气压、风、降水等气象要素,到雷达、气象卫星等监测设备,再到气象与当地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面面俱到。气象观测展示区、气象模拟体验区、气象文化科普区,三个区域划分明确却又紧密相连,将气象知识娓娓道来,层层深入。站在博物馆三层观景台上俯瞰,绿油油的稻田中间还被勾勒出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做成大熊猫形状,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度。”温江区气象局科普工作负责人李红菲说,“自****年开馆以来,乡村气象博物馆已开展气象研学活动**次,中小学生参观人数超*万人次。”温江区气象局用好科普资源的方式,还不限于打造乡村气象博物馆。李红菲介绍,区气象局着力打造“一场一馆一课堂”科普体系,“一馆”即乡村气象博物馆;“一场”即充分依托温江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开展科普教育,打造可参观、可体验、可互动、可研究的沉浸式观测场景;“一课程”即开发了一套气象科普研学课程,围绕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等元素,凝练“气象+”等科普研学课程,把丰富的气象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中。在现场,通平小学校长李文杰说,今年*月的气象科普活动上,全国首席气象专家王明田来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农业气象“坝坝课”,“学生很喜欢,所以这次带学生来‘返场’再次体验” 。在明媚的阳光中,翻滚的稻浪里,学生们边走边听边体验,沉浸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很喜欢!”“希望学校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学生们纷纷抢着说。在四川,气象科普在“润物细无声”中种下一颗颗科学种子,静待开花结果;气象服务也早已不止天气预报,而是在赋能群众美好生活上持续拓宽走深。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成都气象局开通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长秋山、黄龙溪古镇等景区的气象景观监测,实时直播天气情况,让看日出、观鸟、遥望雪山的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对于我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些气象产品已经成了生活必需品。”成都市民张艳说。(原标题:“藏”在稻海深处的气象博物馆)(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琦?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