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粤加强国家战略对接 两省对口合作成果丰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本报记者|袁小峰*月**日至**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组织召开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现场会。参会人员走进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广联航空工业开展调研。现场会上,黑龙江—广东、吉林—浙江、辽宁—江苏、大连—上海、沈阳—北京、长春—天津、哈尔滨—深圳*对对口合作省、市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开展对口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黑龙江(龙)、广东(粤)两省自****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龙粤两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始终把对口合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东北振兴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对接,把双方的产业优势、科研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口岸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方位推动龙粤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年间,龙粤两省构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合作体系,**对市(地)、**对省直部门、**对县区、**对院校、**个市县工商联、**余家商(协)会建立结对关系,不断推进双方合作向纵深发展。解放思想取长补短黑龙江将学习广东省改革经验和先进理念摆在各项合作的重要位置,通过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创新发展。对标先进学经验,拓宽思路促提升。黑龙江学习借鉴广东省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复制推广了***项政策措施、***项自贸区改革经验。哈尔滨新区对标“深圳效率”,实施“承诺即开工、办照即营业、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并在黑龙江全面推广,有效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创新出台新举措,优化环境便服务。黑龙江制定出台了包括营商环境监督办法、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在内的七方面**项规章政策文件,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实施了“预核准”“容缺预受理”“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多项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投资便利化水平。培训交流常态化,学以致用提能力。积极推进干部人才交流,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交流培训体系,对口合作以来,通过挂职锻炼、专题培训、插班学习、高级研修等方式,黑龙江共派出***余名干部赴粤跟岗锻炼,组织干部专业人才培训等学习交流活动***余次,参训干部人才*.*万余人次,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产业合作双向奔赴持续推动黑龙江省“****”产业体系与广东省“**+*”产业集群对接融合,******、华大基因、联合飞机、北科生物、深圳创意设计协会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在黑龙江投资发展。携手推动装备制造提档升级。中******合作实施的“船用高硬可焊特种钢研制”项目试验成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哈电集团电机厂累计为广东省提供了***余套国际领先的发电机组,深圳抽蓄机组及鲤鱼洲水泵机组等大型装备的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携手推动农业合作创新发展。黑龙江省**家企业**个品类产品入驻“圳品”,扩大了龙江优质农产品在大湾区市场知名度。北鱼集团与广东春水水产开展鳜鱼全产业链合作,建立北鱼南繁基地,实现了由单一的销售合作模式向育种、养殖、加工、销售整体合作模式的转变。各类粮企在广东省建立销售网点****余家,“龙粮入粤”规模每年稳定在***万吨左右,“黑土优品”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为人知。携手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宣传龙粤两地文旅资源互补,共同实施“南来北往、寒来暑往”省际旅游工程,旅游客源互送人数年均***万人以上,创建国内跨区域旅游合作典范。深化黑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候鸟式”旅居养老,形成两省文化、旅游和康养事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科研合作双向发力科技赋能促发展。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活跃、实力雄厚的优势和黑龙江科研教育优势相结合,全力构建两省共同的区域创新体系、信息共享平台和科技人才高地。持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共同建设黑龙江创投孵化基地等**个科技型孵化器,合作培养各类孵化管理人才***余名。哈尔滨龙岗产业园引入注册企业****余家,培育了海邻科、科友半导体等一批优质合作项目,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持续深化科研院所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合作建设了万鑫石墨谷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研发机构,华为公司与黑龙江省内**所高校共建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并按年度举办信息与通信技术大赛,每年培养本地信息化人才超过*.*万人。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与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紧密合作,为黑龙江省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持续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齐重数控与广州数控联合研发国产化重型数控机床,解决了国外技术“卡脖子”问题,迈出重型数控机床国产化的重要一步。深圳半导体研究所成立的哈尔滨科友半导体产业装备与技术研究院,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化硅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为下游制造企业节约成本超过**%。园区共建双向赋能将园区共建作为吸引要素集聚、形成策源功能、产生经济辐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创建“带土移植”型园区。充分发挥深哈产业园区“带土移植”机制优势,***项深圳先进政策举措借助园区在哈尔滨市推广应用。****年核心启动区贡献产值**亿元,税收*.*亿元,累计带动****余人就业,成为龙粤对口合作“样板工程”和哈尔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创建“产业转移”型园区。引进江门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的七台河江河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联顺制药已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多条生产线投入使用,成功入选黑龙江省生物经济**强。这个园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主体道路全线通车。创建“本土优势”型园区。中佳产业园结合中山、佳木斯两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产业结构要素,定位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特色医药产业、包装配套、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目前已开工建设。中俄—下诺夫哥罗德木材工贸产业园因地制宜,通过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的方式进行木材回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龙粤实践的成功典范。龙粤对口合作硕果累累。下一步,龙粤两省将在观念理念、体制机制、产业协同、科研教育、园区共建等领域扎实推进务实合作,全面提升龙粤、深哈对口合作水平,打造对口合作全国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