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人民日报》要闻版聚焦黄陂营商环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人民日报》“要闻”版重磅刊发武汉市黄陂区“推进信用修复,促企业释放活力”的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黄陂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用真情服务赢得了企业的真心赞誉。图片附件推进信用修复 促企业释放活力“公司的专项纾困资金发放了,幸亏及时进行了信用修复,才顺利申请到这笔钱。”******的负责人邱云说。此前,武汉市黄陂区市场监管局在开展“双随机”检查时,在原登记地址和经营场所找不到该企业,也联系不上法人,便按照相关规定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申请专项纾困资金时受阻,我才想起来没有及时办理地址变更登记。联系区市场监管局后,工作人员开启快速通道,派专人指导线上提交修复申请和证明材料,******所在辖区的市场监管所迅速实地核查。只用了*个小时,就完成了信用修复全部流程。”邱云说。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用就有了“污点”,在贷款申请、招投标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工作,修订《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扩大修复范围,开展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的修复,建立部门协同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推行信用修复网上办。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修复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江西、山东、云南、西藏建立了“两书同达”机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及时告知失信主体信用修复途径和方式。北京、云南缩短信用修复办理时限。江苏开展信用修复“一对一”提醒服务。安徽探索实施“承诺容缺”“承诺免查”“即申即办”三种信用修复模式,以承诺助力信用修复,同时设立“信用修复驿站”,提供注册登记、信用修复一站式服务。黄陂区将以“推行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风险分类管控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并通过区域信用分类实现监管更高效、执法更精准、主体更公平、服务更优质。****年*月,黄陂区获湖北省政府加强信用监管成效好的地方督查激励;****年*月,获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全省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先进单位;*月被确定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 改革项目试点区,也是武汉市唯一列入该项目的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雷认为,“要加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