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石哈河镇:从“一粒小麦”到“一包挂面”的蝶变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品质和科技同时发力,让每一粒旱作小麦实现华丽转身!在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一粒小麦产出了多种产品,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麦”出了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高******是一家本地龙头企业,现有**万亩有机认证土地。近年来,公司依托石哈河镇旱地资源优势,以“加工+品牌”为创新抓手,引进日产***吨全自动面粉生产线和日产**吨小米加工生产线*条,生产的雪花粉、全麦粉、饺子粉、馒头粉、麦芯粉等已是石哈河旱地有机小麦的头牌产品。“今年又建了一条挂面生产线及附属设施,这两天正在试加工。完全投产后,可机制日产*吨挂面。挂面原材料来自石哈河有悠久历史的旱作红皮小麦,不上肥料、不打农药,天雨滋润、自然天成,蛋白质、酶、微量元素等含量高的小麦,品质比其他地方好。”高塔梁公司总经理薛文龙介绍道。就是这条总投资***.**万元的挂面生产线,让石哈河有名的旱作小麦从面粉形态实现了“大变身”。“实施石哈河挂面生产线项目是我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加工’和‘品牌’并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实践,对推动全镇旱作小麦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石哈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海兵说道。旱作红皮小麦在清末时期传入石哈河地区,被老一辈人称为“百穗红”,因石哈河地区年光照时数达****小时以上,小红皮小麦吸收充足的养分,形成了独特的品质。旱作小红皮小麦曾被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赞为国内最高等级小麦。近年来,石哈河镇按照旗委、政府“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决策部署,立足镇域绿色有机旱地小麦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强化生产加工,创建本土品牌,通过探索把旱作红皮小麦磨成面粉、加工成馒头、挂面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高塔儿梁”“套宽”等本土知名品牌畅销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旱作小麦种植、加工、销售的“从一粒小麦到一包挂面”的旱作小麦全产业链,打造起旱作有机小麦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