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全南做优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纪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大抓落实 干就赣好】特色产业加速崛起、农业项目落地见效、美丽经济多点开花……全南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抓手,加强全域谋划,因地制宜做优特色农业、做实项目支撑、做活农旅产业,推动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走出一条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齐头并进的共同富裕之路。做强“主引擎” 提升“造血能力”“今年,我们流转土地***亩用于种植玉米,仅这一项村里就能增收**万余元。”说起今年的产业发展,金龙镇水口村党支部书记黄永财信心满满。为一改往年村里收入来源单一的状况,水口村通过引进自然之星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新建蔬菜大棚和冻库,并将冻库及相关附属设施租赁给自然之星,一年租金超**万元,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提升。立足农林水地等资源禀赋,金龙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做强产业发展“主引擎”,实现从应急式“输血”向可持续“造血”转变。此外,该镇用好木金片富硒带的资源优势,打造了有机富硒蔬菜产业园,高标准建设富硒农田,种植富硒水稻,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富一方百姓,实现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四方共赢”。如今,“产业旺、乡村兴”已成为全南各地干部群众的共识共为。记者在大吉山镇斜溪村看到,***亩鱼塘形状规整且集中连片,水产养殖风生水起。******落户斜溪村,盘活闲置的旧鱼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双方签订合作协议,迅速流转群众鱼塘***亩,并将村集体的*********,推动养殖规模化。同时,村里通过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让农户参与养殖,由企业提供种苗、饲料、技术等,辐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大吉山镇已成功打响“生态甲鱼”“客家熏鸡”“五指毛桃”等特色产业品牌。注入“源动力” 抓实“项目带动”近年来,随着预制菜市场需求的不断升温,全南瞄准新赛道,持续发力做好农业增值文章,从生态“菜篮子”中端出美味“菜盘子”。记者在龙源坝竹笋预制菜加工厂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头顶烈日加紧装修,技术人员在安装调试机器设备,一派忙碌景象。“这个加工厂投资***多万元,今年*月投产,每天可加工*.*万公斤粗笋,成品包装后将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既可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又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工厂负责人钟涛说。借助并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全南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林果、水产、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菜农”“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中寨乡引进金苒鸽文化产业科技园项目,采取“村企共建”模式,争取产业项目资金***.*万元,建设肉鸽养殖用棚*幢,并修建了通往养殖基地的道路;采取“飞地”入股、资产入股方式,链接全乡*个村,让入链的每个村获得分红收益,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据统计,****年以来,全南县已投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亿元,推动高山蔬菜、供港生猪等特色产业提质扩面,通过基地务工、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形式,辐射带动*.*万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构筑“强磁场” 催热“美丽经济”盛夏清晨,全南攀岩小镇的空气格外清新,人们三五成群行走锻炼。就在不远处的黄埠村月秀生态果园内,成片的葡萄架下,一串串颗粒饱满的富硒葡萄十分诱人,吸引了众多游客驱车前来采摘。近年来,全南各地的果蔬采摘游越来越受青睐,乡村旅游持续火热。 如何让田畴沃野流金淌银?全南改“投入思维”为“产出思维”,全面激活乡村发展要素,构筑产业融合“强磁场”。该县坚持走好“两条路”,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打造美丽乡村,形成产业与乡村互促共兴的乡村新貌。一方面,抓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重塑乡村产业形态,推动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让农民有钱可挣。为有效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城厢镇镇仔村腊坑借助世界攀岩冠军钟齐鑫的名人效应,精心打造攀岩基地,建设攀岩主题体育场地,引进伊珩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新业态,打造富有特色的攀岩小镇,并相继举办全国、全省、全市重大攀岩比赛,催热赛事经济。在城厢镇黄埠村,当地通过挖掘资源优势,发展富硒大米、水果玉米、葡萄、桑葚等集采摘、休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基地,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催生“美丽经济”。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全南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康养目的地,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深度融合,攀岩小镇、雅溪古村、天龙山景区等吸引八方游客,“美丽经济”活力持续释放,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记者余书福 特约记者陈海明)[责任编辑: 高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