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下乡”农文旅团队赴牧护关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实地调研活动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期,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下乡”农文旅小分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开展了一场旨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参观企业、访谈官员、采访民众等多种方式,团队全方位调研了牧护关镇的乡村振兴现状与成就,以专业知识记录下宝贵经验,积极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探寻丹江之源 品味豆腐至醇
在丹江源头的牧护关镇韩峪川村,豆腐的制作过程如同一场古老仪式,从浸泡、磨浆到煮浆、过滤,直至点浆、压水,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汗水与智慧,见证了豆子向美食与财富的华丽转变。小分队成员目睹了黑龙口豆腐的蜕变,每一道工序都透露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昔日,秦岭腹地的韩峪川村因交通闭塞,豆腐多为村民自家享用或小规模售卖,但却在村民心中占据独特位置,“在我们这里吃豆腐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没有特定的寓意,但是却承载着我们当地人的历史传统,在我小时候粮食紧缺吃不饱的时候,逢年过节的时候又吃不起肉,家家户户就做豆腐,毕竟豆腐成本低,花样多” 韩峪川村的刘安民书记用着纯朴的陕西话告诉团队成员黑龙口豆腐在村里的地位,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黑龙口豆腐在当地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而今,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以及***国道和***省道穿镇而过的区位优势,黑龙口豆腐已走出深山,成为过往游客争相购买的特色商品。口碑相传之下,黑龙口豆腐干更是名声大噪,豆制品产业逐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黑龙口豆腐也踏上了从产品到商品的变现之旅。
从自给自足到如今的产业化发展,黑龙口豆腐的华丽转身,正是乡村振兴政策下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探访秦汉香等豆制品龙头企业,团队成员见证了黑龙口豆腐干品牌化、集群化的发展路径。这里,经典与创新并存,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不仅保留了豆腐的纯正风味,还推出了多元化的新产品,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秦汉香企业更是以数字化为翼,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部分工艺确实可以通过流水线实现高效生产,这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趋势。”秦汉香企业的创始人向团队成员阐述了他对现代工业与传统工艺结合的独到见解,并坚定地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将黑龙口豆腐干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人了解、品尝并爱上这份来自古老传承的美味。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腐”是流传于当地的一句俗语,简单质朴的语言却传达出当地人对豆腐的特殊情感,团队成员也在探寻黑龙口豆腐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这份传统手工艺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情感价值。
苦连翘映甜路景,乡村振兴绘新篇
在*月**日的调研行程中,团队成员深入牧护关镇,将目光聚焦于该镇的另一大支柱产业——连翘。通过专访、实地考察与细致观察,团队全面揭示了连翘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深切感受到连翘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的独特力量。
连翘作为商洛市的“市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成为“十大商药”中的佼佼者。牧护关镇,坐拥商於古道之便,秦岭之巅的壮丽,以及横跨长江黄河的独特地理位置,为连翘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当花期来临,连翘花开遍山野,不仅绘就了一幅“万亩花海”的绝美画卷,更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据团队成员了解,牧护关镇已经实现了从种植、采购、销售到加工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延长了中药材的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链为各村的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截至****上半年,韩峪川村种植的连翘将近一万余亩,年收入高达***余万元。”韩峪川村的村支书刘安民告诉团队成员,连翘种植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韩峪川村已被列为连翘产业示范基地之首。
此外,牧护关镇于今年*月*日举办了首届连翘节,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关注牧护关镇的乡村振兴产业。牧护关镇党委副书记段俊杰也表示“我镇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共同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连翘本是苦的,在牧护关镇人民看来却是甜的”这是团队成员在调研完牧护关镇连翘产业之后发出的最大的感慨。“就像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一样,走在这条路上是很苦的,但这条路的重点是甜蜜的果实。”此次调研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针对此次调研最后的总结。
高校携手助振兴,产业转型焕新彩
近年来,西安不少高校纷纷加入了乡村振兴的队伍,从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到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等,都纷纷发挥其教育与科研优势,精准对接乡村振兴的难点与痛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三下乡”农文旅小分队更是以实际行动,探索农文旅融合与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径,致力于将牧护关镇的特色产业推向品牌化、产业化,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们此次调研的核心目标是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借助高校资源为牧护关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调研实践团队的负责人赵同学表示。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对韩峪川村村委会的生态农文旅创新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访,通过记录、总结与传播,不仅增强了当地产业的影响力,还利用多平台发布的采访vlog,有效提升了牧护关镇文旅品牌的网络知名度,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关注当地丰富的生态农文旅资源。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牧护关镇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品牌效益多赢共生的乡村振兴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该调研团队表示将持续关注牧护关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深化高校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在为期七天的调研实践活动中,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三下乡”农文旅小分队深入探索了黑龙口豆腐与连翘等特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潜力。通过细致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团队全面掌握了各产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与面临的挑战,进而为牧护关镇未来的产业规划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高校智慧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