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宝应县发现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水生植物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鹏翱来宝应县射阳湖镇荷园参加活动,在园区的河道里发现疑似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水生植物--粗梗水蕨,生长面积近***平方米,非常罕见,在扬州乃至江苏省范围内都是难得一见。
据了解,粗梗水蕨属凤尾蕨科水蕨属,是多年生漂浮草本植物,常浮生于水质较好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塘等地。其茎叶可入药,嫩叶可做蔬菜。近年来,因过度采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野生粗梗水蕨越来越少,物种极危,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粗梗水蕨被认定为极危物种。
为做好该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月*日,宝应县农业农村局邀请扬州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杨进处长、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李良俊教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院经作所张永吉主任等领导和专家专程到现场进行指导甄别。专家们经过认真观察甄别,确定该植物就是粗梗水蕨。
因粗梗水蕨对生长环境和水质要求比较高,专家建议:对粗梗水蕨采用两种保护方式:一方面就地保护,在河道中圈出一片区域让粗梗水蕨集中成片生长,并竖立保护标志牌;另一方面分散保护,将粗梗水蕨植株移植于宝应野莲原生境保护区进行保护生长。(种子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