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样的路线 跑了无数遍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酷暑下的为老助餐志愿者王晓晶连日高温炙烤,每当临近正午,总有一群身穿黄、蓝色制服的“骑手”顶着烈日,穿梭于居民区,专为老人送餐。王晓晶便是其中一位,四年如一日为方松街道泰晤士小镇居民区的老人送餐。他每天走着同样的路线,见着同样的老人,送出了如沐亲情般的快乐。 王晓晶是方松街道的一名社区综合协管员,从****年起,自发成为泰晤士小镇居民区的一名为老助餐志愿者“骑手”,为**多名老人送餐。 近日一个上午,记者来到泰晤士小镇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王晓晶正和两名志愿者一起分装方松街道社区食堂送来的午餐,并加注收餐人信息,方便精准配送。泰晤士小镇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姚丽丽告诉记者,暑期很多高中生报名来做志愿者,为社区的公益服务出了很多力,“志愿者的流动性一般较大,但王晓晶是雷打不动的”。 用大号保温袋将几十盒午餐装好后,王晓晶使力一提,将其放置在电动车上。随后,他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居民区,**℃高温下,几户送下来,已是汗流浃背。“一年***天,天天这样坚持为我们送餐,真的很感动,之前疫情期间也毫不松懈。”泰晤士小镇居民毛先生回忆道,“有次家里老人摔倒了,我们扶不动,也是找他过来帮忙,第一时间总想到小王,像家人一样。” 今年**岁的老人汤魏患有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为避免下厨的油烟影响病情,她和老伴每天都吃王晓晶送来的午餐,一吃就是三年。“我太感谢他了,这么大热天,照样给我们送饭。”汤魏说,饭菜花样多、食材新鲜,感觉很满意。汤魏喜写作,爱看《文汇报》,王晓晶还常常顺手从居委会给她带上一份报纸。 王晓晶对许多老人的送餐信息已烂熟于心,长年累月下来,也规划出了最优的送餐路线。“这是慢慢熟悉的过程,起初配送上门的需求不多,后来逐渐变多。”王晓晶说,“如果晚些送到,我会提前给他们发信息;如果他们有某天不需要用餐,我们也会提前收集好信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热乎的餐食交到老人手中的一刻,王晓晶感到很快乐。在他看来,四年如一日的坚持,源于他和老人间双向流动着亲人般的感情。“就像亲人一样了,我每次送餐的时候,他们还要给我拿水,让我进屋吹会儿空调。”王晓晶直言,他觉得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区中的很多老人之前也常去居委会做志愿者,互相帮忙,“我父母一直说‘一代换一代’,现在给老人服务了,以后你老了,也会有人来服务你”。 记者从区民政局获悉,近年来,为解决老年人就近用餐问题,很多老年睦邻点、老年活动室等养老服务场所叠加了助餐功能。在送餐上门方面,街镇结合“老伙伴”“老年基金会送餐”等项目,鼓励志愿者、楼组长等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解决助餐“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部分街镇还与“饿了么”平台合作,由专业骑手送餐上门,实现老年人用餐随用随点、随叫随到的“线上点餐、线下配送”双服务。 附件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