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荆州市大财政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目录库项目数量全省第一,实施库项目数量全省第二,储备库到实施库转化率全省第一;**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全部到位,各类财政政策金融产品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市财政局坚决扛牢大财政体系建设政治责任,主动做好“四个对接”,全力落实改革要求,会同发改、国资等部门,倾力探索实践路径,推动我市大财政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对接专家“求教”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后,市财政局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第一时间研究省委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对接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专家教授,争取智力支持。在省专家组的指导帮助下,围绕“有效资产、有效债务、有效投资”,我市早于省级*个月出台全市大财政建设方案,在全省市州之中率先形成“*+*+N”完整方案,并率先举办大财政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在争先创优理念带动下,各地各部门将所学、所思、所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打破思维惯性、克服路径依赖、努力担当作为,推动了大财政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相关工作获省专家组高度评价。对接上级“求导”我市积极争取省级大财政体系建设工作专班来荆现场指导,并在工作中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荆州大财政体系建设对标省委工作要求,不走弯路。在省级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全市全面上线“单一窗口”,持续加强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上半年,目录库项目数量全省第一,实施库项目数量全省第二,储备库到实施库转化率全省第一。“三库”管理的质效转化为向上争资的成效。上半年,全市共争取中、省转移支付***亿元,同比增加**亿元;**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全部到位,山水工程重大项目、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得到省级相关部门的倾斜支持。对接典型“求道”一方面,学习借鉴黄石市等试点市州经验,围绕“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探索国有“三资”盘活利用有效路径。以市城发集团为例,通过整合集团内部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建筑施工、教育科技等多个产业板块,推动资产重组,设立湖北******,成为省内第一******。公司总资产***亿元、净资产***亿元,已获得*A+主体信用评级,并取得双百亿工作实效,即***亿元平台债务转化为市场化债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亿元。另一方面,学习厦门市“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成功经验,推动市产投集团持续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今年以来,我市对创业就业、科技创新、政府采购实行“见贷即补”“见贷即担”。截至*月底,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在贷余额**.*亿元、新增应急转贷规模**亿元。预计*月底,全市市场运作产业基金将突破***亿元。对接基层“求效”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指导各地聚焦“确认、确权、确值”,解决国有“三资”分类不精、计价不准、权属不清、账实不符、决算不快等问题。我市首次摸清了国有“三资”家底,据初步统计,截至*月**日,全市政府资产****亿元、全口径资产负债率**.*%,其中有效资产****亿元、有效资产负债率**.*%;各县(市、区)边清理边盘活,已有**个项目对接金融机构新增融资**.**亿元,资金全部用于有效投资项目。同时,指导各地统筹化债与发债,解决债务空间结构不优问题。市级层面制定了**项化债具体措施,持续巩固“退橙”成果,各县(市、区)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化债方案。截至*月底,全市累计偿还政府债券本息**亿元,并申报发行新增政府债券**亿元,******经营性债务稳步化解,债务空间和结构持续优化。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项一峰表示,市财政局将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加快有效“三资”盘活进度,加大地方债务化解力度,加速建立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荆州篇章作出财政贡献。